◎張春華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師一直以來關注的問題之一,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逐漸意識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單純培養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內容是不夠的,要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相應微課視頻,借助微信、QQ等平臺,在課前將教學內容傳輸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能夠完成課前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包括課文的寫作背景,課文中的生字等,對課文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鍛煉,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將疑問與難點問題帶到課堂學習中,如此一來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在部編版五四制初四語文教材中,當教師在講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前對課文內容進行預習,從而改變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被動地參與狀態,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夠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并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談談菲利普斯夫婦對從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一系列過程的情感變化,并嘗試為課文劃分結構,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夠輕松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再次對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教師提出問題,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參與語文課堂活動的狀態,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初中教育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思維決定行動,從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能夠了解到學生的思維情況,初中生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通常會邊說邊想,其思維與由于表達在不斷交替進行。要想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勢必要從根源入手,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考慮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對有些課文內容理解起來了存在一定的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設備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部編版五四版初四語文教材中,當教師在講授《沁園春·雪》一課時,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文中都寫到了哪些景物,并嘗試分析這些景物的特點,在學生閱讀的同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長城、黃河、群山、高原的視頻或圖像,從中學生能夠總結出這些景物的共同特點雄偉壯闊。經過視覺的直觀刺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感受作者通過議論歷史人物,對當今英雄的歌頌,體會作者的自信。
生活中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視覺對文字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快節奏的生活時代下,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與效率,從而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內容,讀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為此,教師有必要組織學生進行快速閱讀訓練,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分辨并捕捉到重要信息,對不重要的信息內容進行快速閱讀。為此,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學生在閱讀時集中注意力,快速瀏覽閱讀內容,在此過程中不回看、不朗讀、不指讀,如果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重要的文字要大膽地跳過去。堅持一氣呵成地完成閱讀內容,然后概括出文章的大意。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指令與效率,對初四的學生來說,掌握閱讀技巧,對其日后走向高中語文課堂有積極的輔助作用,能夠為其日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與其他學科不同,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生的語文水平不僅決定了學生語文成績的高低,同時對其他學科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積極嘗試先進的教學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閱讀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初四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