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
(武警工程大學基礎部,陜西 西安 710086)
思想政治理論課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想性、針對性和親和力,使黨的創新理論深植學生頭腦,轉化為自覺實踐,是廣大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使命。
(一)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讓學生聽得進去,必須深化改革創新。應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新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緊盯先進教學理念和理論研究成果,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做到在教學中彰顯思維之新。突出“以學為本”,了解“95 后”“00 后”學生特點,掌握其現實需求,努力把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與教學形式的可接受性結合起來,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深化“大思政”理念,拓寬教學視野,加強學科互鑒,通過整合資源,形成育人合力。
(二)融合網絡信息技術。“互聯網+”時代,信息網絡觸角不斷延展,學生受多元價值觀沖擊情況越發復雜,這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不僅不能視其為“洪水猛獸”加以回避,而且應當占據主動、充分利用。應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網絡,利用融媒體技術,探索智慧課堂、在線課程、混合式教學、微電影導學等教學形式,發揮中國大學MOOC、學習強國和“三微一端”等載體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實現融媒體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
(三)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是幫助學生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手段,也是給課程做“加法”的重要途徑。應當用足用夠實踐學時,重點挖掘學校社會資源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緊密銜接課程內容,遴選適合實踐的主題。組織教學時,嘗試探索與課堂敘事配套的展館體驗、情景再現等教學模式,結合全黨深入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通過穿插集體宣誓、簽名留念、紅歌快閃等一系列活動,強化價值引領,激發學習熱情。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應加大對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研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將教學活動與學生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增強課程的時代指向。
(一)注重激活思維主體。只有走心方能入心,只有認同才會共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應是教師的簡單給予,也不應是教師自說自話或唱“獨角戲”,而應是思想主體雙向發力,是師生之間的你來我往、觀點碰撞。這就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想,積極創設課堂條件,運用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既要當好“觀眾”,也要當好“演員”,在互動中深化思想認識,不斷增強學習獲得感,實現“教”與“學”的辯證統一。
(二)注重直面理論關切。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書齋里的學問,其基本內容來自實踐,具有鮮明的現實性。應以直面社會現實為基本要求,強化問題導向,深入學生思想實際,及時掌握其所思、所想、所困和所盼,特別是應當圍繞大家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及深層次問題,從困惑之處講起,立足有力論證和寬闊視域,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理論供給與學生需求合拍對路,并對隨時出現的理解偏差、錯誤傾向有效引導,在循循善誘中使其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注重提高綜合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鑄魂育人的主陣地、主渠道,應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廣大學生敢于有夢、追夢、圓夢,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經磨煉、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教學中,堅持以需求為指引,按照“要什么就教什么”“缺什么就補什么”等原則,構建實用管用的教學內容體系,將理論“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正確把握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人民的關系,認清職責使命,培塑核心能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人才保證。
(一)堅持真學真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讓學習科學理論成為一種習慣,認認真真地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厚實理論素養和學術積淀,用扎實的學理研究支撐課程教學活動。
(二)堅持篤信篤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講信仰的課,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理論要進學生頭腦,首先要進教師頭腦。作為學生思想的引路人、信仰的傳遞者,教師必須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自覺強化黨的教師的身份意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在多元價值面前不被錯誤言論左右,確保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教學實踐,引導學生鑄牢忠誠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厚植愛國情懷,以實際行動捍衛對科學理論的信仰。
(三)堅持講深講透。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講道理的課,要做到“以理服人”,把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講清楚。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深化學理提煉,也要關注社會實踐,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講好“中國理論”,解讀好“中國實踐”,引導學生在理論認同中深化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打通理論到學生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