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消費政策的刺激下,我國旅游產業呈現出不斷發展的態勢,而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數量也逐漸增多,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是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教育教學質量決定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質量,關乎到旅游業健康發展[1]。基于此,加強對旅游管理專業創新教育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旅游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專業教學內容范圍廣泛,包括經濟學、地理學、心理學、文學等為一體的學科,對于學習者知識結構、思維能力等都具有較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對這一學科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問題,加上其生源質量有待提升,繼而導致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學要求不相符,在很大程度上教學難度高,不利于學生學習。
盡管我國高職院校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時間也有多年歷史,但在學科建設、教育理論體系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主要是以剛畢業大學生、碩士生為主,其缺乏必要的教學經驗,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較為陳舊,無法滿足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需求[2]。具體而言,很多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還停留在傳統教學層面上,以灌輸式教學為主,教師依舊是課堂的中心,且對于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率偏低,師生之間互動不足,影響整體的課堂氛圍,不能吸引高職學生的興趣,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
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旅游管理專業涉及到實際的情境,只有培養學生實踐性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旅游管理相關工作。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理論課程相對偏多,而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較少,對于學生實踐教學環節設計較少,且存在一定監管不嚴的問題,導致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浮于形式,無法增進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全國各大高校不斷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生源質量相對較差是客觀的事實,但只要通過有效的創新教育教學,同樣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必須能夠從學生內在動力入手,有效的激發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習的熱情,配合有效的輔導、教授,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專業能力也會不斷提升[3]。教師需要從思想層面上加以引導,及時糾正學生對于旅游管理在認識上的偏差,幫助其樹立職業發展意識,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理念,端正學生的態度,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興趣。例如,在新生入學后,可以組織學生對各類旅游企業進行參觀,還可以邀請校友回到學校開展講座,為學生答疑解惑,增進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相關認識。只有幫助學生增進旅游管理相關職業的歸屬感、自豪感,才能讓其在具體學習中得心應手。
轉變教學理念是推動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創新教學的基礎,只有在成熟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理念指導,才能促進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必須轉變思路,不斷學習新興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具體來說,教師必須能夠改變以往以自我為中心的理念,以“生本”理念為指導,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主體性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鼓勵,幫助其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調動學生積極性,以便于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應該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模式,讓傳統封閉的教學模式,逐漸向著開放型模式轉變,努力為學生創建一個開放的、寬松的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實踐有效交流,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在知識、技能傳授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當然,教師必須善于運用信息化技術,將多媒體技術、虛擬情境等引入到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課堂中,為學生開展各項學習提供便利[4]。
考慮到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特點,實踐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今后職業發展,關系到學生在旅游管理相關職業崗位中的相關能力。因此,必須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第一,高職院校必須注重建立實訓基地,對教學設施進行不斷完善,引入先進的教學設備,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提供物資保障;第二,應該對專業教學進行合理設置,不斷調整實踐教學的權重,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在考核中也需要注重提升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第二,高職院校應該不斷拓展與旅游企業的合作,構建校企合作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的機會。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參與到各類實踐中,利用寒暑假進行實習,教師也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針對當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了能夠提升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質量,滿足旅游管理人才市場對相關人才輸出的需求。在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必須從學生興趣入手,幫助其樹立職業意識;同時優化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增加對實踐教學的重視,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水平,為了走上職業崗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