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艷
(源城區公園東中學,廣東 河源 517000)
引言:所謂的理解型班級管理就是代表著一種理解、關心和尊重的態度,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不能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壓迫式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管理,而是要通過平等的溝通、交流以及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共同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師生共同進步發展,從而達到一個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提升班級學生整體素養和水平的提升。
初中班級管理相對于教學進程來說,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相對于小學生,初中生自我意識初步建立,思想內心還不夠成熟和穩定,很多事物的認知能力還沒有完全具備,明辨是非能力還有待加強,個性十足,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開展初中班級管理時,教師的壓力和責任是非常大的,不僅要綜合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情況和問題,還要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生活狀態,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提升[1]。這就需要教師對班級進行高效的管理,以促進班級整體水平的提升。面對初中生特有的狀態和情況,教師要采用理解型的班級管理方式開展班級管理,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民主的人文的班級氛圍和環境,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提升和發展。但是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很多教師班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都存在問題和誤區,部分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在態度和做法上讓學生難以接受,教師往往采用一種霸權和暴力的方式對待學生,一切以教師的想法為準則,學生沒有說不的權利,對于不聽從的學生教師會采取冷落或者諷刺的方式進行對待,甚至是對學生進行懲罰,導致整個班級的氛圍和狀態過于壓抑和緊張,學生在這種環境下進行學習和生活,很難產生積極向上的狀態和態度,導致學生心理壓力過大,情緒受到不良影響,班級管理過于封閉和失衡,影響學生正常發展的同時,還會導致班級事務難以開展。因此,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在自身觀念和狀態上進行改變和調整,以理解型的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和規劃,加強班級組織管理設置,應用民主、自由、平等的管理理念,給予學生應有的必要的權利,給學生提供一個和諧舒適的環境和氛圍,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生活的感受和體驗[2]。
進行理解型班級管理,教師要加強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多開展一些互動活動,來增進師生間的理解和關心,促進師生情感關系的提升。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應該處在一個對立的狀態,而是共同攜手共同努力的狀態。很多教師和學生在相處觀念和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師試圖用自身的威嚴和權力對學生進行管束和監控,而學生或者是被迫服從或者是逆反抗爭,雙方無疑都將對方放在對立的角度上,從而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使班級管理水平和效果難以提升。其實班級管理說到底就是需要師生共同努力的,需要師生進行相互配合的,很多班級管理出現問題都是由于師生關系較差,師生之間理解關系交流不足導致的[3]。因此,想要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和效果,教師一定要加強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將自身的狀態和態度進行調整,不要擺教師的架子和威嚴,或者是企圖對學生進行控制和支配,而是要充分反省自身的問題和不足,以和藹親切真誠的態度對學生進行關心,在課余生活中用平等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解決學生的問題和困難,多理解和幫助學生,緩解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和不良的情緒,同時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地引導,利用一些師生互動交流環節,與學生敞開心扉的交談,增進與學生的關系,提升學生的意識,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和作用,從而促進理解型班級管理的開展。
良好的班級管理形式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共同的發展和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進行相互促進,給予師生良好的愉快地體驗。理解型班級管理,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打造一個充滿人文性、民主化以及理解性的環境狀態,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和教師的進步和不斷地提升和發展。因此,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可以對班級管理形式進行豐富和創新,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優化,多設置一些人文化的管理項目和環節,班級事務要采取民主化意見征集,這樣既可以緩解教師緊繃的神經和狀態,又可以提升學生班級管理參與度和體驗感,降低學生對教師的抵觸情緒,使班級管理更加合理和公平。在這種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班級管理方式下,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管理參與的意識和能力,保障學生最基本的權利和自由,同時也可以提升教師的狀態和水平,打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師生共同的進步和發展。
總結:綜上所述,開展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班級管理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運用理解型班級管理形式來進行班級管理,提升班級各項事務的管理效率,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以平等溝通的方式增進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拉近師生關系,提升師生情感,在尊重、理解、關心的氛圍下,與學生共同進步,促進班級整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