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溧陽 213000)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形勢下,學前兒童教育備受各界關注,社會對優秀幼師人才的需求也極具增加,這對中職學前教育尤其是美術教學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美術教學作為幼兒園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審美素養、人文素質以及智力的提升均起到了巨大的指引作用。因此,如何正確把握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問題之處,并采取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改革措施,切實提高學前專業學生美術教育素養,已經成為當前中職學前教育亟待面對的課題。
當前,學前專業美術教學多以填充式的形式為主,在該種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過于重視教學進度,常常以口述的方式進行授課,使得課堂氛圍無趣且枯燥,長此以往,不但會消減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會限制教學效果的提升。與此同時,部分專業教師長居教學主位,忽視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留給學生自主思考以及自主學習的機會少之又少,這也使得學生學習和探究美術新知的自主性日益低下,極容易產生厭惡或抗拒心理。除此之外,學前美術教學有著較強實踐性特征,若教師依然秉行口述式或填充式教學方式,而忽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的話,學生將很難把握到美術教育的要點與精髓,不但影響了美術課程教學的效果,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專業素養及美術教育素養的提升。
事物之間都是存在關聯性的,學前美術教學同樣如此。對于學前美術課程教學而言,其首要目標是推動學生美術教學素養的提升,而不是將學生培養成美術綜合能力強的畫家或美術家。所以,專業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重視諸如舞蹈、音樂等藝術類學科的教學滲透,同時還要在美術課程教學中積極融入幼兒園活動設計、幼兒教育學以及幼兒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美術教育素養,為其更好地發展奠基。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美術課程教學常常單獨進行,很多教師都沒有將關聯性學科知識融入到教學中來,使得美術課程教學及專業人才培養效果低下。
教師作為專業教學的輔助者與指引者,其自身素養與教學效果有著莫大關聯。對于學前美術課程教學而言,倘若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完成教育目標,就必須重視教學質量,這也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具備優秀的執教素養,不但要重視學生理論新知的教授,同時還要致力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當前美術課程教師素養缺失情況比較嚴重,很多教師都秉行“經驗主義”來進行授課教學,教學觀念與模式過于陳舊,在此形勢下,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逐步喪失,教學質量自然無法得到保障。與此同時,學前專業學生在未來將直接面對幼兒進行崗位工作,這也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良好地幼教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對幼兒們施加科學的指引,促使其健康和全面發展。然而,一些美術課程教師由于自身意識和素養的欠缺,在教學時往往不注重自身的形象,直接影響了學生職教素養的有序化提升,更可能限制其未來的高層次發展。
中職教育的特殊性決定著其學科教學應當以推動學生就業為重,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未來崗位及生活中能夠擁有更好的發展契機。因此,學前美術課程教學應當以技能教授為主,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專業繪畫能力的培養,更要對學生審美素養加以鍛煉。如果學生的審美素養不足,即使他們擁有超高的繪畫能力,也不會繪制出優秀的作品,更不利于幼兒美育工作的良好推進。而當前,學前專業生雖然長期接受專業知識的洗禮,但由于缺少審美機遇以及實踐經歷,使得其很難適應后續的崗位工作,即使善于和幼兒溝通或者性格活潑的學生,在沒有充足實踐經歷的現實情況下,也很難取得良好地崗位作為。
興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他們只有在濃厚興趣的趨勢下,才會更加熱情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來,學習有效性也自然會得到提高。中職學生普遍缺乏一定的自學能力,而且美術基礎較為薄弱。加上美術課程的理論性較強,這對于思維尚處于發展狀態的中職生來說,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很容易闡述畏難或抗拒情緒。故此,教師應當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當作教學側重,在教學時應當秉行多樣化、趣味化教學原則,將多種教學形式引入到專業教學中來,以此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致,促使教學效果得到充分良好地提升。例如,教師可將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進行深度融合,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與優勢,展示與手工制作、繪畫等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音頻或影像,讓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得到極強的刺激,深化其學習體驗,讓他們學習專業知識的自主性得到充分有效地調動,讓課堂更具實效性和趣味性特征。又如,教師可將當前較為時興的小組學習模式引入到教學中來,在班內組建多個美術小組,組內既要包括優秀生,同時也要有潛力生和中等生,以此來構建相互學習、相互分享和共同提升的課堂環境。然后,教師可指引各組進行新知探究和合作聯系,并對其作品進行科學點評,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在真正意義上將其推至教學主位,增添他們的學習樂趣,切實發揮其主體性。
新時期,幼兒美術教師既要擁有豐富的美術理論知識儲備,同時也要具備較高的幼教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幼兒藝術審美及藝術創作能力發展。故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重視美術課程與其他幼教學科間的密切聯系,對關聯性學科加以整合,并將其深入到美術課程教學中來,進而促使學生的專業素養得到有序化培養。例如,教師可將美術課程教學與諸如音樂、舞蹈等藝術課程進行聯系,教授學生多樣化的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知識,促使其職業素養得到有力提升。又如,教師可將故事繪本設計與技能化教學進行聯系融合,加大故事課及道具制作的教學滲透力度,從而豐富學生的美術執教技能。還如,專業教師可將與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成長規律等學科知識深入到美術課程教學中來,深化學生的幼教認知,為其幼教水平的提高做好奠基工作。
如果想讓教學效果得到良好保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專業教師必須擁有完善的專業知識儲備和過硬的綜合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給與學生正確的學習指引,提高其學習有效性。然而,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形勢下,美術課程教師往往也會不斷面臨各種問題,這也要求教師應當時刻保持學習進取之心,抓住一切機遇來汲取新知,不斷升級和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框架,進而推動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對于一些年長的專業教師而言,他們應當強化自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不斷學習多媒體、網課、微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網絡信息的變通性擴充專業教學資源,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對于執教經驗尚淺的教師而言,他們應當積極牽線幼兒園,利用寒暑假或假期機會,到幼兒園進行掛職鍛煉。同時,在掛職期間,應當多余優秀幼教進行交流,汲取更多與幼兒美術教學和幼兒教育相關的知識,不斷豐富自身的幼教認知,了解幼兒教育的現實需求,進而提高美術課程教學的適應性。其次,美術課程教師還要擁有較深的專業教學理論儲備,如果依然秉行“經驗主義”進行專業授課的話,將直接限制教學效果的提升。所以,專業教師應當抓住一切契機,與同行或相關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在交互活動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另外,由于專業學生的未來工作將直接面向于幼兒,他們道德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幼兒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良好樹立。對此,專業教師在教學時還應重視自身的榜樣及表率作用,要以正向化的言行舉止,向學生傳遞健康、向上的教育觀念,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執教素養得到良好地培養。
職業教育重在實踐,因此,若想提升學生的實踐教育素養,增強其崗位適應性,專業教師必須要踐行職場化教育。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對教學實踐的忽視,使得學生空有理論認知,而缺乏崗位、職場及社會認知,進而很難適應幼教這一高尚角色。所以,美術課程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加強對實踐教育的重視,推動專業教學有傳統化向職場化的轉變,積極引入職業化的教育內容,提高美術課程教學的適應性。首先,教師應當積極牽線幼兒園,為學生創造更多美術教育契機,讓他們能夠在實際執教中,將自身所學的新知加以內化,促使其美術執教素養得到有力培養。其次,教師也聯合家長、學校等多方力量,推動實踐教育進程。例如,教師可將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課程深入到專業教學中來,指引學生在教室、宿舍、家中以及實際崗位上,進行自主或合作形式的區域環境模擬創設活動,促使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得到充分培養的同時,幫助他們鞏固專業知識,增添其玩具投放、美術手工制作、區域環境創設等方面的實踐經驗。這樣一來,在實踐經歷的支撐下,學生在未來的崗位工作中也將更加得心應手,職場發展前景也將更加光明。
總之,學前專業美術課程的改革并非朝夕之事。專業教師還需時刻牢記自身的育人使命,秉持生本觀念,對當前美術課程教學現狀加以科學認知與分析,不斷探索科學化的教學改進措施,創設趣味性、多樣性以及實效性兼備的課題環境,從而在保障教學效果的同時,促使學生的專業素養及綜合能力得以充分良好地提升,為其在未來能取得更高層次的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