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安大分校,黑龍江 安達 151400)
在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知識特征有了新的變化,首先,教學資源的獲取更加高效便利,互聯網資源的海量性以及搜索的即時性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其次,新媒體環境帶給了漢語言文學教學資源更強的可塑性。教師可以通過結合互聯網資源,不斷優化具體的教學大綱,給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漢語言文學研究。但是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要警惕網絡流行語以及一些劣質信息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這些都是互聯網的弊端,應該加以規避。
在新的媒體環境下,必然會出現一些新的語言概念,比如在線流行語,就是當前比較典型的一個語言概念,主要是從人們在互聯網中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的,這一類語言一般個性化色彩比較強,一方面,這對于漢語言文學詞匯有著極大的豐富作用,也能有效促進其實現多方面發展,讓人們對于我國語言以及文學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一類語言極少遵循語言規范,要使其能夠發揮積極作用,還需要加以引導。尤其對于電大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基礎文化基礎等稍弱于普通本科類學校學生,若不能加以引導,則很容易陷入發展誤區。
縱觀我國的教育事業,長久以來都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方法及灌輸式的理論教學這一類模式,從本質上看屬于平面教學,在內容方面比較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鞏固,但是對于語言類學科來說,最為主要的是實踐應用,及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其能夠明確語言來自于生活,知識來自于生活,而最終又都服務于生活。從漢語言文學這一專業的發展來看,其也是經過歷史的洗禮以及各個階段專家學者的不斷總結而得到現有的成果。語言要體現自身的魅力,必須要將其用于具體的交流交際歷程中,不同的時代語言有不同的交流要點在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把握其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運用,所以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對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不能片面化的看待,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于社會人們的生活等的推動作用有目共睹,在發展中產生的各種流行語,也是基于人們的實際需求,但是其對于漢語言文學內涵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對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對于電大教育來說,要不斷提升學生的辨別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避免使用一些比較粗俗的流行語,幫助學生規范言行,尤其是對于漢語和文學的運用。此外要帶領學生全面的認識流行語,分析其對于我國語言和文學發展的積極作用,以及應該改善的部分,只有在全面認識了某一事物之后,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規避問題。否則只是一味的要求學生做或不做某件事,則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互聯網的發展給教育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將其引入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可以有效豐富教學內容,借助互聯網平臺也能讓教學方式更加靈活。例如電子課件,視頻教學等,都能帶給課堂極大的活力,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對于新技術的合理運用,也能讓學生對于新媒體環境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進而主動對其加以利用,為自身的學習提供幫助,掌握各項新技術,對新事物抱有好奇心以及探索欲,也是學生未來發展中的重要能力。在漢語言文學這一專業中,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非常多,借助互聯網平臺打造高校課堂,讓知識更體系化的呈現給學生,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莫大的幫助。
新媒體環境帶給人們非常多的信息,借助移動設備,對于各類信息的接收以及發布變得十分容易,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堅守本心,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這也是一項關鍵的教育點。只有用正確科學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指導正確的行動,在新媒體環境中去粗取精,為自己的學習以及個人發展提供必備條件。對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多關注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例如可以多引導學生多學習、運用我國傳統語言文學。常見的如漢字書寫練習以及語言規范等,漢語言文學這一專業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以及專業發展特色,在教學中要求教師認真挖掘,讓學生能充分體會到漢語言文學的魅力,進而主動投身于這一學科的學習中,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培養以及人格塑造。
在新媒體環境下要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為教學提供幫助,漢語言文學專業要實現長足發展,也要多利用互聯網平臺,如學習論壇等,讓學生能夠在這些平臺上互相交流,分享新的知識。但是學生由于生長環境等不同,自身的素質也會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對于電大學校的學生來說,生源質量不高也更突顯了監管工作的必要性,對此應該重視這一工作,在具體的平臺上,學生可以自由下載所需文件學習漢語言文學相關知識,也可以自由表達自身的所思所想,但是若出現過于偏激以及思想不端正等語言,教師要及時找學生溝通,加強思想教育,讓學習平臺能真正發揮自身的作用。
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帶給人們生活的便利有目共睹,也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專業要取得長足發展,必須立足發展實際,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