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崗頭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完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產生國家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天然的契合性,教材中鮮活的人物、有教育意義的事件、多元的價值取向,是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材料。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良好的價值觀,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性。語文這種帶有人文性質的學科,恰恰正是因為價值觀的教育而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不斷促進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把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將價值觀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在課堂中,以語學教育這個動態的過程來對價值觀進行細化,不僅是開展文化知識的教學,還肩負起培育精神文化的重擔。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內容包含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隱含了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念,在語文教育中結合價值觀教育,可以使得學生在日后自身的發展中得到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促進語文教育中價值觀的形成。
語文教育可以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是提升學生全面能力的課程之一。按照語文教育原本的屬性來看,具有較強的人文性。語言文字是人們溝通交流的工具之一,在表達的過程中承載著一定的信息,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育內容中積極設計一些德育的滲透性內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所要求的文化傳承過程。中國古典文化中的傳統道德觀念與現代語文教育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人的道德品行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或者說,雖然人有至善的根,但是這一品德的保護和培養是需要后天努力的。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導學生如何做人、怎樣幫助他人、怎樣規避一些風險,并且成為更為無私的人,為集體奉獻一定的力量,成為對于社會和家庭有用的人是極為重要的。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秀文本,它們往往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好例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描寫的重點語句進行體會與感受,通過宣講人物的高尚品格來熏陶學生。例如,《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在生命垂危之際,把僅有的一碗魚湯讓給三個小戰士喝,為了讓小戰士能走出草地而犧牲了自己。在教學中,筆者抓住老班長的動作、神態描寫,引導學生想象他無私“讓魚湯”的情景,使人物形象高大起來,從而讓學生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精神和高尚品格。又如,《窮人》中的桑娜收養孤兒內容,筆者著重引導學生品味桑娜收養孤兒的動詞、桑娜家境貧困潦倒的語句、桑娜矛盾復雜的心理活動,使學生心中窮人桑娜的形象變得更加豐滿:一戶家境貧困的人家,因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這種扶困救弱的情懷令人感動。學生在閱讀中結合對人物形象的感知,不斷受到情感熏陶,不斷積累向善的情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更有成效。
教師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的教學,并不是單純地喊口號,而是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讓學生心靈受到感觸,使其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力量,想要完成這一內容,就需要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情境,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烘托教學氣氛,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學生的認同感,使其將價值觀滲透到血液中,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感知。多媒體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能夠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教師進行課文講解時,應當選擇配樂朗讀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文章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課前,教師應當根據文章內容在網上搜尋有價值有意義的視頻和音頻圖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不斷陶冶激情操,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教師進行《狼牙山五壯士》的課程教學時,可以在課前上網搜尋日寇入侵的相關圖片,并且為學生展示五壯士浴血奮戰的資料,從而使學生產生心靈震撼。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時,還應強調“一次又一次”“橫七豎八”等詞語,并且在朗讀的同時,為學生展示圖片內容,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視頻、音頻,能夠為其渲染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受五壯士的英勇無畏,端正學生思想,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面對世界文化交流競爭形勢和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國家認同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的素材,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