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h巴頭中心校,廣西 德保 533711)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為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利用賞識教育進行小學班級管理,不光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去面對生活和學習。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欣賞學生,讓他們可以利用賞識教育改變對人生的態度和看法,讓他們可以變得積極向上。有一些學生可能從小就有一些陰影,變得膽小懦弱,在賞識教育下,班主任可以使用賞識教育完善他們的成長過程,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
對于賞識教育來說,班主任應該尊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在班級管理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管理當中對學生進行賞識,提高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性,尊重他們成長的規律,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這個環境當中發展,也能夠將班級管理的質量有效提升[1]。賞識教育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個性,鼓勵他們積極向上,將傳統教育的缺陷彌補。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和信任理解的班級氛圍中可以有更多的認同感,增加對學習的自信,從而健康的成長。
在班級管理當中使用賞識教育,能夠促進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對自己有更多的學習信心,并且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可以迎難而上,不畏懼、不退縮。班主任在平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學生還可以發現自身更多的優點,讓自己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利用賞識教育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的關系可以進一步的拉近,這樣在學生有困難或者是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和班主任多溝通,從而在第一時間解決。并且學生在不斷地和班主任近距離接觸的時候知道班主任的用心良苦,班主任也可以更加了解學生,從而更加有效的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小學這個年齡階段,學生會出現崇拜班主任的現象,班主任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在班級管理中多用表揚和鼓勵的語言和學生對話,讓學生有更多的認同感和關注。小學班主任鼓勵和表揚的語言就是對學生的賞識,這樣學生也會制定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讓自己更加努力的學習,希望得到教師更多的認可,同時還可以在賞識的語言當中增強學生更多的信心[2]。所以教師應該將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凸顯出來,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多使用賞識語言,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學生在完成班主任布置的大掃除任務之后又幫做了一些別組沒完成的工作時,教師可以表揚“你表現的真棒,不光打掃得干凈還懂得幫助別人,下次要繼續努力哦!”在這樣鼓勵和表揚的話語中學生會對自己的行為表示肯定,在下次勞動會更加愿意去做這樣的事情。在用語言表達的時候教師需要選擇好合適的語言和賞識的形式,調動學生在班級當中的積極性。
每一位學生會因為家庭背景以及成長過程形成不一樣性格,彼此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個性差異,這就讓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有不同的表現。所以,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不光需要規范學生各種行為,還需要發現他們自身的優點[3]。在小學班主任已經了解學生的優點和實際情況之后,才可以使用賞識教育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班級管理。
例如,在班級管理的時候,發現有一些學生不愛說話或者是對自己沒有太多的自信,這種不自信來源于對自己的成績、長相以及家庭等,這些都會讓他們和學生疏遠,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甚至出現影響學習和生活的現象。班主任在發現這種問題的時候,需要明確學生為什么會不自信,發現他們自身的優點,讓他們在活動中或者是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將優點表現出來,給他們展現的機會。讓他們得到同學和教師的肯定以及鼓勵,這樣會讓他們有更多的自信,更容易融入到班級當中。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班主任在日常教學和平時管理中都會把自己擺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感覺到有很多的壓力和被迫的感覺,這無法滿足新課改的要求。班主任應該在班級管理中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將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凸顯出來,日常和他們多進行溝通和組織班級活動,讓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和學生成為朋友。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愿意和班主任多交流,也可以讓賞識教育更好的開展。
例如,班主任可以開一個主題班會叫做“我想對你說”。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靈還是純凈的不會有那么多的想法,所以他們所說的幾乎都是自己的心里話。班主任可以在這樣的活動中掌握學生的心理,從而促進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讓賞識教育有效進行。
總而言之,賞識教育就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紐帶,這個紐帶可以讓班主任知道學生的內心想法,從而可以在班級管理中使用賞識的態度、賞識的語言和賞識的行動來提升學生自己的信心和對學習以及生活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這樣的賞識教育下,更加快樂和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