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0000)
《教育部關于直屬高校直屬單位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財務信息化建設的原則:各單位要牢固樹立“業財融合”的理念,推動本單位經濟業務與財務管理的深度融合發展,以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為契機,加快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高校如何按制度要求實現系統升級;財務信息化建設如何滿足“業財融合”的要求;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如何滿足新制度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核心功能,如何規范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的對接接口,上級部門應在組織調研信息化建設力量較強的高校基礎上,出臺必要指導細則,這樣才能滿足改革要求,實現預期效果。
由于缺乏具備財務和信息技術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在系統需求、建設以及驗收階段往往會遇到各種復雜問題。
一是在制定系統建設需求書方面,由于財務人員和軟件公司技術背景等信息的不對稱,往往難于準確按信息化技術要求表達建設需求,如財務人員對財務業務各系統功能模塊的描述,一般是基于業務角度出發,而軟件公司人員,由于缺乏財務方面的知識,不一定能真正理解。
二是在財務信息系統建設階段,由于財務人員缺乏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對于問題的描述往往不能直接切入癥結所在,需要多次溝通,加大了軟件公司技術人員的理解難度,問題解決的周期較長、效率較低。
三是在信息系統驗收階段,建設雙方在驗收標準方面往往存在不少的爭議,影響了系統的及時交付使用。
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在許多方面進行了創新,力度空前,重構了政府會計核算模式,給高校發展帶來難逢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目前各高校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大多還停留在內部信息化系統階段,雖然有些高校也實現跨校區的互連,但也往往停留在財務系統內部之間的互連,與科研、人事、資產、合同管理等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系統仍舊沒有有效對接,存在信息化孤島。新制度的實施,資產折舊、攤銷,計提壞賬準備、收入確認等業務,都要求全校一盤棋,科研、基建、人事、合同、信息化等相關業務部門通力合作,明確統一數據來源、對接規則、管理標準,改變以往由財務部門單一實施和部門分工邊界不清的情況,同時對相應業務流程不規范一并進行梳理,形成合力,實現數據互通共享。
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在推進和落實新制度實施過程中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及時發布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新舊銜接規定、分批舉辦培訓班、印發高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意見等,同時也應按照技術和財務業務整合的原則,制度和信息化建設措施同步推進,相互融合。
一是在組織調研全國財務信息化水平較好的高校基礎上,摸清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存在的困難和不足,吸收有益的做法和建議。
二是在調研考察基礎上,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議實施過程中相應的技術難點、實現的主要功能目標、實現的步驟以及考核量化成果等方面開展招標立項調研。
三是形成規范有效的實施指導意見,對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進行指導,讓高校在信息建設過程中“吃透政策”,規范應用,提高效率。
一是各高校應注重從現有財務業務骨干中選拔信息技術基礎較好的人員,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如有計劃列入學校人才培養計劃,提供便利送財務人才進修信息化技術、聯合學校信息化部門、軟件公司共同定制開發軟件等,提高其信息技術的能力,如在筆者所在學校,在學校財務管理信息化一期、二期定制開發建設過程中,通過不同業務模塊建設安排不同的項目負責人跟進的方式,逐步培養了既精通財務業務,又熟悉信息系統的復合型人才。
二是積極引進人才,尤其是具有實踐經驗或財務信息化專業的人才充實財務隊伍。
三是規模較大的高校,可以申請設置財務信息科,配置專門的財務系統管理員,統籌管理各財務業務和信息技術的聯通協調。據了解,目前已經有一些高校成功在財務部門設置了財務信息科并取得較好成效,如在筆者所屬學校,單獨設置了財務信息科,并配置了科長,專門負責財務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工作,對推動財務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發揮其效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吸引了省內外高校同行來訪交流,并獲得了高度認可。
一是學校應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單位主要領導牽頭,財務、信息化、資產、科研、基建、人事等相關業務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科學合理設計財務信息化實施建設方案。
二是在各單位原有系統和流程基礎上,根據新制度要求,梳理原有業務流程,改變與政府會計制度不符的業務流程,形成梳理問題清單。
三是從制度和信息化角度出發,從收入確認、資產折舊等方面明確需新增哪些功能模塊,形成責任清單。
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是必然趨勢,各高校要牢固樹立“業財融合”的理念,以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為契機,高度重視財務信息化建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依靠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統籌推進學校財務信息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的有效對接,構建覆蓋學校經濟活動全過程的信息平臺,給財務信息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