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巖
(吉林外國語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一直以來,很多學者和研究者都在對“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問題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從不斷學習、課堂實踐、教師培訓、合作交流、項目研究等方式獲得了專業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繼續教育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很多老師還缺乏終身學習的觀念,缺乏自我職業規劃。在《計算機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指出:“專職教師還可以擁有通信、電子、數學、物理、生物、管理、法律和教育等相關專業的經歷”。然而,國內很多高校的教師多專注于本專業方向的研究,重視全日制教育輕視實踐能力水平,源于被動思想,沒能在主體精神上提升觀念,嚴重的影響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導致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想成為合格的專業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對多學科、從多角度不斷吸取更前沿的知識來充實自己,才能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學術研究能力。
高校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并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
(一)長期以來,高校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教師的主體精神沒能在觀念改革上得到發展和提升。
(二)高校教師的發展,無論是其職前培養時期,還是在職培訓時期,都應當是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然而多數高校教師的教學與實踐產生了隔離。
(三)高校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多元文化,而高校教師只停留在本專業范疇內,欠缺與多專業方向的融合研究。
(一)不斷更新高校教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以計算機學科為例,因其是一門知識更新最快的學科之一,計算機教師非常有必要與之相適應,應該在第一時間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新技術和新思路。因此,高校教師的專業化培育要從多學科、多角度吸收新鮮知識,更新專業發展;同時,要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設計能力,通過繼續教育、自主學習、科學研究、專業培訓、掛職鍛煉、建立激勵機制等,培養教師的專業特長,即實現一專多能。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就業很重要。
(二)大數據環境下提升高校專業教師的創新能力
在大數據、云計算這個信息技術飛躍的時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則是我們高校教師培養的對象,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培育人的知識面要足夠博而精,動手能力強且熟。枯燥的教材理論講解已經不能滿足創新培育的要求,教師必須走出學校、深入企業,首先開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學和實踐過程中以最佳的狀態,最妙的方法來指導學生。
(三)變學習與實踐脫節的發展方式為主動學習、實踐、反思的發展方式
過去的學習多是學校要求的,學習的內容是學校安排的,不一定符合教師的學習需要,也難以滿足教師個體化差異的發展。我們嘗試圍繞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組織教師學習,使得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將教師的經驗變成學習資源,從而將學習持續發展。這樣,在學習期間教師會意識到自己的短版,產生內在的發展需求,主動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真正改變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四)團隊合作,提高科學研究能力
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很多高校教師在進行科研的時候,都是單打獨斗,朝著一個領域不斷的鉆研,使得一個領域的先進技術不能和其他領域進行交叉融合,抑制了新成果的出現。然而,教師團隊參與研究不僅可以從宏觀上把控事物的發展,還可以從微觀上觀察事物的組成,團隊的科研成果,非常有助于高校教師專業化能力的提高。
(五)通過實踐教學檢測教師專業化水平能力
教師專業化程度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就是教師要在繼續教育過程中,將自己的專業化知識轉變成生產力,變理論學習為創新學習、變傳統教學為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使高校成為培養合格職業人的重要基地,以實現高校教師專業化培育的目的。
在人類社會面臨深刻變化的時代,提高高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培育和造就一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較高的綜合素質、扎實的教學技能、深厚的專業知識、高水平科研與創新能力的專業教師隊伍,使高校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得以確認、教師的工作為重要專業和職業得以確認、教師的發展和可能得以確認,這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領域是否能夠適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高校課程改革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