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中等職業學校,貴州 遵義 564200)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技術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中職學生還很年輕,缺乏社會閱歷,因此,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很容易迷失自我。近幾年,中職學校屢屢發生傷人事故,暴露出中職學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為了提高中職學生的道德修養,幫助中職學生建立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中等職業學校必須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國內中職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大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力度,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
首先,道德觀念滑坡。在追求享樂、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與生活方式的影響下,學生的價值觀、生活方式以及道德規范都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變化。其主要以自我為中心,崇尚自我,容易陷入道德情感困擾,道德觀念模糊,道德行為多面叛逆。其次,是社會責任感缺失。很多中職學生對上大學的想法只不過是為了獲得文憑,畢業后好找工作[1]。這樣學生只活在當下、貪圖安逸、不求上進,對自己的學業職責與肩負的使命都拋諸腦后,曠課、遲到、早退,學業不及格是常有的事。而且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想象漠不關心,事不關己的心態。遇到困難時,總是推脫、回避的態度,沒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接著,民族意識弱化。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中,審美能力與判斷能力比較有限,在多樣文化的沖擊下心理承受較低,且出現崇洋媚外的行為,丟棄了傳統文化,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最后,是心理問題增多。中職學生各種心理問題層出不窮,而且比例逐年上升。緊張、焦慮、學業壓力大、迷茫都是學生的典型心理問題,更有甚者會產生極端輕生行為。
中職學生是中等職業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體,中等職業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立足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基礎。在設計教育目標,實施教育途徑,選擇教育方法時,應根據中職學生的主體需求,對中職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始終要尊重中職學生的個性和各種需求,將社會發展和個人身心發展有機結合[2]。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減少責備,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寬容,最大程度地指導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力,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思想道德教育和教學實踐,促進中職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
為了正確地對待中職學生中的不同聲音,我們不應簡單地將它們視為不和諧并壓制它們。相反,應該采取互動且平等的方式來找到根本原因并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必須改變過去一味說教、灌輸的做法,要以參謀者、探討者、商量這的姿態,采用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方法,將我們要說的內容與學生想聽的內容相結合。在溝通交流過程中,必須及時尊重和吸收對方思想的合理成分,并彌補自己的弱點和不足[3]。通過平等的交流和民主的討論,引導中等職業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服務,使廣大中職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
由于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數量逐年增加。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中職學生的心理波動、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尤其是心理問題。不能把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作為思想問題解決,要注重利用心理知識和方法,將思想教育與心理疏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發展和諧開放的心理品格,增強抵抗心理挫折的能力[4]。針對中職生容易發生的心理問題,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服務,建立心理咨詢熱線,創造談話和交流的機會,使中等職業學生學習心理放松和學會自我調節。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和諧,塑造自尊、自信、自強、理性、和平與積極向上的態度。
總之,中職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校不能只看重成績忽視思想教育。面對多元文化的挑戰要積極應對。把學生作為主體,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師資力量,一定能夠使學生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