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第一小學,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 024000)
數學是非常貼近現實生活的學科,它來源于現實生活,更能夠有效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知識體系的搭建、學習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為此,教師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中,要貼合學生實際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講解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內容,將數學中抽象化概念轉化為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相關的概念,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基于這種情況,本文著重從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育模式的路徑兩個層面展開論述,為今后的教育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借鑒。
當前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脫離學生的上課實際,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得教學內容單一,教學觀念陳舊。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于數學的理解是抽象的,不理解數學本身所具有的真正魅力。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他們具有注意力分散、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等學習特點,如果教師不結合這個階段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而盲目開展教學活動,結果只會令人大失所望。由此可見,當前教師不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教學工作,也是造成教師在小學數學教育中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原因。
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適當的教學實例對教師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反之則會起阻礙作用。因為教師的選材存在問題,導致學生不能正確理解相關的教學知識,從而在后續學習中失去學習信心。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中,例題是采用黃豆做豆腐的案例進行案例展示的。這個例子貌似非常貼近學生實際,因為豆腐這種食材隨處可見,許多小朋友還非常喜歡吃豆腐。但是這個案例遠遠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因為學生對豆腐的認知只停留在認識層面也就是感性認知的層面,根本不理解一千克黃豆能磨出四千克豆腐這個現實問題,這對于學生來說實在難以理解,完全超越了學生的認識現狀。因此這種不符合小學生認知的案例題,也是影響生活化教學質量的常見問題,也是“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重要體現。
多媒體教學技術也是有效促進小學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多媒體技術運用于現代教育教學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具體生活實際來創設具體的教學情景,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結合具體生活場景加深對某一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涉及到教授學生認識圖形這一教學板塊時,我們可以將一個圓形的茶杯放在PPT 投影儀上,分別放置圓形的茶蓋、長方形的茶蓋、三角形的茶蓋,在利用動畫形式一一將茶杯與茶蓋進行組合,在這其中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其中來,讓學生積極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以更好的進行思考和推理。傳統的理論教學只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加入整個教學過程,而忽視其他感覺器官的參與;而多媒體教學充分帶動學生多個感覺器官參與教學全過程,使學生有不一樣的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收獲了不一樣的技巧和能力。可見,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導入,更能夠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與教師的教學互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數學思維、思考能力。為此,教師應全面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并在日后教學工作中予以更好的運用,使其成為提升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工具。
教師的教育過程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還應將理論教育有效的運用于具體生活實踐中去,而這對于小學數學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師在講授《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要貼近學生實際,用口頭導入的形式導入相關情景,在學生對人民幣有一定了解之后,再逐步講解關于人民幣的一個現實運用,在相關的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接受狀況來布置相關的課后實踐探究作業。比如同學們這周大家有一個實踐作業哦,那就是用十塊錢去買兩只鉛筆和一個作業本,看看最后還剩下多少錢?學生們在具體實踐操作過程中,將教師所講的課堂知識有效運用于現實生活,并在現實生活中加強相關的理解與記憶,也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斷被生活化。學生在購買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同時對于人民幣的使用也有了一個比較完整、清晰的認識。教師在用課后實踐的方式將學生們充分調動起來參與進來,這也使得以后學生在完成類似作業的時候就會與此類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最后不僅可以更好的完成例題,還可以激發其學生對其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基礎上和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不斷貼合學生實際,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利用典型的生活實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教師將教學內容充分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可以不斷啟發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