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廣西 崇左 532200)
前不久,一則報道刺痛了國人:在四川省阿土勒爾村,15 個6 至15 歲的孩子唯一上學的“道路”,竟然是垂直距離約800 米,由17 條藤連接而成,幾近垂直的藤梯!盡管只是個案,盡管是特殊地理條件所致,但其中折射出的中國農村(尤其是西部地區農村)教育困境,卻是如此地真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中國農村教育越來越凋敝,農村德育危機日益凸現。困境,各級政府、教育科研機構、民間力量都投入到了對農村教育的幫扶中。對農村教師的大面積培訓、與農村學校手拉手、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盡管場面上熱熱鬧鬧,但效果有限。我們認為,如果沒有解決價值層面的問題,僅僅在技術層面努力,農村德育注定難有起色。農村德育工作者只有發現了自身的價值,找到了存在的價值感,才會自覺提升自己,發自內心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農村德育也才會在真正意義上有所改觀。
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在自然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德性,主要是側重從感性的角度讓學生感受和領悟道德準則,通過讀書來凈化學生的心靈,則是強調把道德的體驗、道德的感悟升華為道德的理性層次,上升到一種自覺的境界。因此,營造書香文化,打造書香社會,讓閱讀成為一種常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農村德育難題的解決的有效途徑之一,更是響應“全民閱讀”號召,提高全民素質的有效途徑。
營造書香文化,要從點到面,既要在硬件上給予支持,更要在軟件上大力推進與引領,既要弘揚傳統文化,更要緊跟時代步伐。
中國農村的絕大部分家庭,除了孩子的課本和作業本,幾乎找不到第二本書。家長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卻獨少了閱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愛是陪伴,而陪伴孩子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方式。
現代家庭教育的缺失:陪伴和參與,不是你站在孩子身邊玩手機,而孩子一個人在做作業,不是你在打著麻將,而孩子一個人在書房看書,不是你在追著肥皂劇,而孩子一個人在玩著積木。真正的教育是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
建議在家中,設立一個小小的角落,可以成為一個讀書角,成為分享和閱讀的快樂角落。中國歷來推崇書香世家,讓“書香”浸潤幸福之家,開啟孩子成長之路,養成讀書好習慣,從點燃家庭“書香”開始。
硬件上給與保證,每個學校都應該有圖書館,不管大小和新舊,在很多學校,有富麗堂皇的體育館,卻缺少必備的圖書館,學生閱讀沒有合適的空間,沒有良好的引領。還可設立一個個讀書亭:可以利用校園的各個角落,布置出一個個溫馨的圖書角,讓學生置身于圖書的包圍中,在一棵棵大樹下,可建一個個可讀書和書寫的讀書亭,有了這些地方,學生自然就會充分利用這些場地安靜地看書,早讀前放聲朗讀,放學后三五成群地討論問題,組織各種學習活動。
在班級設書柜,每個班級都應該設立自己班級的書柜,讓同學們除了教學中的書籍外,還能閱讀更多的課外讀物,書籍的來源形式可多樣
在軟件上注意引領與促進,有計劃有目標地引領全校師生閱讀,展開各項閱讀活動。對于小范圍的活動,各個班級可以各自設計。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分析學生的成績時,發現現在學生的語文成績普遍偏低,原因是學生閱讀量少了,閱讀的都是快餐文化,如“爆笑校園”“漫畫”等,比如我的班級開展每周一節的閱讀分享課,對于日益重視的語文來說,有很多活動可由語文組教師組織和引領,如詩歌散文朗誦、或背誦、作文比賽、閱讀板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在校園內開展名篇名著的專題研究,在2016 的寒假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我班一組學生讀《平凡的世界》的研究,都談了自己的感受,寫了一篇篇讀后感,從中領悟到主人公平凡之中的不平凡。
農村,我們能看到有跳廣場舞的豪華廣場,有一年幾乎都用不上的電影院,唯獨看不到讀書的簡單閱覽室。所以孩子放學后,只能與手機、電腦、電視為伴,談論的也只有游戲,電視劇。應重視社區文化建設,孩子的課余生活幾乎是電視、手機和電腦,就算孩子想玩別的東西,也很難找到朋友和場地,特別是鄉鎮,當今大部分農村面臨的最大問題,留守兒童,父母中一方或雙方都不在身邊對孩子的教育與監管就落在年邁的老人身上,隔代教育帶來極大的問題,因此,強烈建議社區來承擔部分責任,而開啟社區 “書香”凈土,讓孩子在放學之后有地可去,有人可管,特別是有文化的人監管,讓游戲不是孩子們唯一的課余生活,在閱讀中享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在交流分享中鍛煉語言表達與思想上產生共鳴與碰撞。培養一批批社區輔導員,指導學生寫作業、讀書、下棋、簡單的文娛活動。既可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又能解決孩子缺少監管問題,還能提高全民素質。
很高興能在電視上看到了媒體的導向有了新變化,不再是娛樂占據所有節目,開始有了一系列優秀的電視節目:如《開講啦》《漢字聽寫大賽》《成語英雄》《中國好詩詞》《一戰到底》《經典詠流傳》等,希望更多的好節目能引領正確的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有更多的創新意識,大力宣傳與促進全民閱讀習慣的養成。
有一個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是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閱讀,是儲存智慧,也是借力。它超越年齡、種族、性別,超越平常生活。閱讀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出身是貧是富,無論你身居鄉野還是都市,都可以籍此獲得豐富的精神財富。
營造書香文化,從家庭,到學校,到社區,媒體進行正確的導向,國家制度引領,響應國家“全民閱讀”號召,全民讀書,提高全民素質,特別是在農村推廣,能有效地解決解決農村德育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