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芳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青山中學,江西 萍鄉 337014)
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陳舊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理解教材,掌握每一章節的知識點,這樣的教法極大地制約了今天素質教育的發展。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構建輕松、愉快的教學平臺。教師通過引導、啟發學生能積極自主地學習,使整個教學階段所學到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深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恰當的、科學的教學策略。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質量。本文主要列舉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教學中教師既要關心學生,平等合作,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又要優化教材,創設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開發心理潛能,使學生以良好的認知情緒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與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有關的應用題”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先創設一個小商店,由教師當營業員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單價,讓學生扮顧客進行購物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去理解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于是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結合教材進行觀察和討論,“利潤是如何產生?”及“每件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之間有何關系?”等問題,這時學習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已成為學生的知識需要。當學生理解了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后,教師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對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銷售,以及打折銷售的商品中顧客是否真正得利?于是又激起了學生的探求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前文已經提及到,教學方法不僅關乎著教師對學生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還包括了對學生在學習的行為方式上的影響。良好的行為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且終身受用。教學方法的涵義、分類和常用方法的選擇與搭配,都需要引起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教師必須通過學習才能學會如何分析教學方法的實踐性的優缺點和改進建議,教師必須通過教學方法的嘗試與實踐才能知道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偶發狀況和解決方法,教師也必須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探討和在不斷實踐中,才能獲悉什么樣的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才算得上是好的教學。比如,隨著現在網絡的普及,多媒體的教學資源和教育資源不僅種類豐富,還能及時性地進行傳遞和接收,它可以給學生帶來各種不同的數學知識,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拓展小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范圍,深化數學的知識層面。學優生和學困生都適合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實現不同層次和幅度的學習的增進,學優生可以拓寬視野和增長見識,學困生可以反復回顧課堂講授不斷鞏固所學知識。這種就是多媒體技術與教學方法的綜合利用,其表現方式就是所說的“智慧課堂”或者又稱“云課堂”,相信在未來的不斷實踐中,也會得到相應的改進,成為比較成熟的新型教學模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極大興趣的時候,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夠很快被學生吸收。雖然我國素質教育已經開展多年了,但是許多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還是很難進行啟發式教學,往往將本來應該是十分生動的內容,以“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講述。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知識時多考慮一下自己講授的知識以及教授的方法能否引發學生的興趣。
(一)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已經得到了普遍發展。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符號、枯燥的數學定理、復雜的證明過程呈現出來。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獲得一定感性思維。
(三)向學生講述一下關于數學的小知識或者是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勾股定理,教師在講勾股定理這一章時,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樣發現勾股定理的,或者是向學生講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樣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再比如,第十五章的知識點是軸對稱,教師可以列舉一些體現軸對稱特點的中國古代建筑物,比如說故宮的建筑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評價,可采取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物質的獎勵等措施。例如:在一次“爭當設計師”的數學活動課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激勵機制:學校準備在二號樓與三號樓之間的一塊空地上建造一個花圃。同時,又組建了評委團,并制定了評選方案:設計出五個以下方案的同學,可評為初級工程師,贏得銅星一枚;設計出五個以上,十個以下方案并有一定欣賞價值的,可評為高級工程師,贏得銀星一枚;能設計出十個以上,并且有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可評為特級工程師,贏得金星一枚。結果63%的學生被評為特級工程師。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增加了勇氣,激起了不懈的追求,激勵得到了能力的發展。
理想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實現教學相長的過程,由于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新課改教育目標的改進,教師身上的責任更重、更緊迫,教師必須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探討來實現教學方法的進步,教師也應當熟練地掌握教學方法,在使用、選擇、搭配等方面更高效、更科學、更合理地融會貫通到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