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玲
(江西省尋烏縣第二中學,江西 贛州 342200)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不再像小學階段的英語那樣簡單,進入初中階段,英語閱讀開始加大難度,詞匯量開始變大,詞匯難度也在提升,英語知識框架也在形成,且新課標要求初中階段英語不只是聽、說的學習,要更加注重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英語閱讀教學也做了很大的改觀,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的變化也提升了英語教學效率,然而隨著課堂深入發展,英語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要注意將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自然地融合到課程教學中來。
初中生不僅要具備基本的英語知識,還要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其中包括英語專業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也要掌握“中國文化”。我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度,中國文化的主要載體是諸多中國傳統文化及文學作品。將這些融入英語教學之中,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通感思維和文化底蘊,有意識地進行中國文化的輸出。
傳統文化教學法應用于英語閱讀之中,借助圖片、音頻、傳統文化故事,將多種知識整合傳遞給學生,能夠促進師生溝通,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心理,提升教學質量。
將中國傳統文化運用于英語教學之中,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更有利于學生了解中西方價值觀差異,激發自主學習的能力及思辨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更能充分肯定自己的民族文化,傳承文化內涵,培養家國情懷,這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教師要精心選取英語閱讀教材,在初次學習中,盡量選與學生現實生活比較相符的題材,如有關傳統文化、中國食品等,學生學習熟悉的場景,能減少英語初次學習難度。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學生的閱讀教學,可以在七年級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給學生推薦一些他們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八年級以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為主,給學生推薦一些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外讀物,提升學生的詞匯量,逐步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九年級可以進行一些規范化的閱讀技能教授,另外結合一些英語語言國家的時政、新聞、報刊雜志等。
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學習一種語言就要了解他們國家的文化。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語言形式,要想真正掌握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社會背景。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的文化水平不同,中西文化差異較大。在平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引入一些國外的文化、多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課下也可以搜集一下信息。如:英美人對恭維和謙虛做出不同的反應,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他們跨文化的交際意識。傳統文化教學法的應用原則
開展傳統文化教學法,把學生視作教學的主體,在課程的設計及教材的規劃中,充分認識每個學生自身的差異,顧及不同學生的接受程度,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英語的語言魅力,激發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對學生的專業性水平要求并不高,學生應該在落實英語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學習,培養語感,對英語保持持續的興趣。英語教學應當抓住傳統文化教學法的特點,選擇貼近生活以及學生興趣的傳統文化,使學生提升英語水平的同時鍛煉思維。
英語教師要認真學習中學英語的課程標準,要充分重視和加強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認清新時期教學新規律、新特點,重視優質閱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學生的閱讀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徹底改革英語教學的低效現象。
嘗試讓學生多閱讀報刊、做多元化之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做筆記,摘抄難句、長句;摘抄一些優美的句子進行背誦;讓學生閱讀完之后寫讀后感或者進行改寫。只有將精讀和泛讀進行有效結合,才能避免在泛讀的時候對某些單詞和語句理解不透徹,這樣結合起來可以縮短閱讀時間,并可以掌握很多新的詞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建立起語體意識。例如:閱讀敘事性文章的個人經歷、新聞消息的摘要、小短文、小說等。在閱讀的時候要抓住六要素。針對不同的文體語篇,在閱讀的時候,教師把關鍵信息進行整理,寫在黑板上。在對相同的語體和語篇進行處理的時候,要幫助學生建立宏觀不同語體、語篇基本模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要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做好中小學的銜接工作,在充分了解當下學生的學習情況下,進行下一階段的英語學習,不僅能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效率,而且能盡快地發現學生的思維漏洞并進行彌補,同時要給學生分析初中教學與小學教學的不同,讓學生盡快適應初中階段的英語閱讀學習。教師要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精心挑選閱讀材料,要盡量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減小學生英語閱讀學習難度;同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教學,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提升英語閱讀能力。教師要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提升自身的專業度,不僅能增強自身的權威性,還能增強學生的信心。教師要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完善自身的評價機制,多鼓勵學生,多贊美學生,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表達自我,這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到英語問題核心點并高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