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默 崔凱 孫曉鋒
(1安丘市規劃建筑設計院,山東 濰坊 262100;2安丘市昌安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濰坊 262100;3安丘市節約用水服務中心,山東 濰坊 262100)
BIM 技術是一種建筑信息模型,但它不是簡單的對數字信息的集成,而是真正的去應用,BIM 技術可以用于設計、建筑、管理等領域,能夠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環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個進程中顯著提高效率、大量減少風險。確保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能夠保質、按時、安全、節約、高效完成,并且具備責任可追溯性。BIM 技術最早是從國外發展起來的。BIM 技術具有重要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目前在國外,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公共場所的基礎設施建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裝配式建筑即通過預制部分部件然后在施工現場組裝所得的建筑,此類預制部件多于生產車間制作,囊括內外墻板、疊合板等。較之以往的施工建設而言,此類建筑在相應層面縮減了繁重的任務量,減小了生產成本,且達成了建筑、裝修一體化的目的,契合綠色環保建設理念。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具備重要意義,具體可從如下幾點說明:其一,推動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經由投資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對消費增長予以刺激,在新型企業發展方面具備顯著的促進效用;其二,促進社會經濟效益提升,增強環保水平、降低資源耗損,于相應層面能縮減建筑施工產生的垃圾,減小噪聲污染,并達成合理利用能源、增強資源利用率的目的,此類建筑的出現可優化建筑環境,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其三,此類建筑的發展可改善生產效率,變革以往低效率、高損耗的建設模式,提出了新的建設方式,在增強勞動人員素養、健全管理觀念等方面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基于信息技術的BIM 技術有明顯的優勢,比如模擬性、可視性等,這也為BIM 技術在裝配式建筑方案設計中的協同化應用提供了依據。尤其是BIM技術的可視性特征顯著,可以逼真的將建筑實體展示出來,通過三維立體模型直觀的觀察建筑實體外觀、結構等,然后進行優化[1]。在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環境以及施工計劃的基礎上以BIM 技術作為輔助進行設計,可以將施工順序、施工節點、關鍵點以及潛在問題等模擬出來,這樣就可以將不同的施工方案進行對比,擇優選擇。同時,也可以將BIM 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設計方法,在信息模型基礎上進行參數調整,直至參數在最合適的范圍,實現設計方案的最優化,也使施工過程順利進行,減少不必要的更變。
基于BIM 技術可以解決傳統二維圖紙中很難發現碰撞問題的缺陷,大大減少了施工過程存在的安全與質量隱患。借助BIM 技術的可視化特征,在正式施工之前可以對關鍵的施工部位,比如工藝管線、工藝設備等進行碰撞檢查,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再進行優化,可以將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在BIM 技術下,將計算機軟件、硬件、傳感器等進行整合,創設集聽覺、視覺、觸覺為一體的模擬環境,這樣就可以在模擬環境中感受裝配式建筑實際效果,發展其中的缺陷進行整改,減少施工材料浪費等現象。另外,在管線優化方面,通過建模-碰撞-調整,加上圖紙審閱、BIM 模型以及變更洽商等提高了管線模型的可行性,確保模型與實際不會存在較大偏差。從企業角度來看,在BIM模型基礎上,可以實現全過程分析,并在設計單位、監管單位等的參與下,對裝配式建筑工程進行校驗,全方位了解工程實際效果,實現管線的深入優化。
基于BIM 技術的裝配式建筑以BIM 模型和構件庫作為核心,有利于建筑各個專業間的信息交互,基于BIM 模型進行設計深化和施工模擬,減少實際施工中未知的施工問題。在實際施工階段,施工單位基于BIM 設計模型,進行施工深度深化以及建筑、結構、暖通、消防、電氣等各專業沖突檢測,同時可完成項目施工模擬和施工工程量統計。裝配式建筑與BIM 技術結合,可以深化建筑標準化設計和施工,降低施工難度和流程,減輕對工地周邊環境的影響,進一步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便于建設綠色、安全的生態工地。裝配式建筑與BIM 技術相結合的新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值得在整個建筑行業內推廣。
裝配式建筑作為綠色建筑的新載體,使促進傳統建筑形式向現代化建設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BIM 技術的應用,為實現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提供了技術層面支撐,依托計算機軟件建立起三維模型,只需要將相關參數導入到軟件中就可以進行設計方案優化,直觀的了解裝配式建筑完工后的效果以及設計方案中的問題,及時改進。所以,基于BIM 技術的裝配式建筑協同化設計優勢顯著,值得推廣,但是其中也會存在各種問題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