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光
(山東省招遠市泉山學校,山東 煙臺 265400)
近年來,社會文明的發展,讓人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使得人們的綠色環保意識更加強烈?;瘜W這門課程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將其應用在實踐生活中,會在某種程度上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繼而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因此,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初中時期對化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便應當及時地將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其中,讓學生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綠色化學思想是滲透性最強的一種途徑。對此,需要化學教師將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與綠色化學思想相融合,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學習與空氣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們一起分析一下目前空氣質量較差的主要原因。分析的結果是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含量過高,而這些有害物質大多來自于人類活動,例如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無節制地使用制冷設備等等。而遭受到破壞和污染的空氣又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最終深受其害的不僅僅是人類自己,還有整個地球上的生物。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們自然會意識到保護自然環境、減少空氣污染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形成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
化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實驗教學的機會,將綠色化學思想根植到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材當中,有一項實驗是關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其實驗步驟是先讓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將空氣中的氧氣全部消耗掉,以此來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然而,當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后,會產生一種名為五氧化二磷的固體物質,這種物質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此時,教師可以從綠色化學這一理念出發,對實驗內容進行相應的改進。例如先在集氣瓶當中放入一根電熱棒,通過電熱棒的熱度使燃燒匙內的紅磷燃燒起來。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五氧化二磷流動到空氣當中,對室內空氣質量和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通過這樣的實驗改進,學生們認識到要想避免產生空氣污染,總能想到辦法,關鍵在于人們是否具備環保意識,從而在自己的心目當中建立起綠色化學思想。
對于化學這門課程來說,多媒體教學具有更強的實用價值。例如有一些比較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點,如果教師采用傳統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只能略知一二,難以做到深刻理解,極有可能給今后的學習留下問題與隱患。而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各類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以圖片或者動態視頻等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直觀化、生動化,有效促進了教學成效的提升。另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極有可能將那些操作難度或者風險性較大的化學實驗略過,避免實驗過程發生某些意外情況,而通過多媒體教學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一些實驗難度較高的化學實驗視頻,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播放,讓學生對化學變化產生深刻認識。例如稀釋H2SO4 這項實驗當中,由于H2SO4 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教師決定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們播放稀釋H2SO4 的全過程,同時還在視頻當中增加了H2SO4 的污染現象、后果及其防治方法等內容,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化學物質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壞,從而建立起綠色化學思想。
很多化學知識都源自于生活,或者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得到驗證。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加強自身的生活實踐體驗,并且將綠色化學思想融入實踐教學當中。例如在學習與H2O 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列舉一些生活當中水資源遭到污染、破壞的事例。例如肆意排放工業廢水,農民往農田當中大量噴灑農藥、化肥,再通過雨水沖刷將其中的有害物質排入到農田周邊水體當中,使非常珍貴的飲用水受到污染。通過這些生活當中的事例,引導學生們建立起綠色化學思想。
在自然環境的保護中綠色化學的思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所以,對于一個初中化學老師來說,教學觀念的改變十分重要,要將綠色化學的思想帶入到自己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一些拓展性教學,講解一些有毒有害的產品及原料以及一些會污染環境的化學反應等等,引領學生們思考一些有關于降低污染的問題,將綠色化學的概念傳達給學生們。
通過初中化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們掌握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們意識到如果對化學知識應用不當,就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融入綠色化學思想,建立起化學與環境之間的關聯,讓學生們認識到正確運用化學知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