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永福縣永福高級中學,廣西 桂林 541899)
初中是學生教育的關鍵階段,確保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該階段教學任務實施的重要內容。教學實踐中,文字書寫是初中生進行學習內容理解、記憶的重要手段。初中生的文字書寫量較大,且內容繁多,要提升學生的書寫質量,必須規范初中生的書寫習慣。
學生漢字能力的重要程度相信不用多說我們也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靠得不光是前人一代代的口頭傳播,更重要的是文字傳承,如果說沒有好的文字功底,沒有學習漢字書寫,我們又怎么了解那些優秀作品。我不敢想象如果對漢字書寫都不重視的話,我們還怎么學習其他的知識,怎么傳承優秀文化[1]。也是最近幾年,隨著熱門綜藝節目的播出,人們逐漸意識到漢字的重要性,看到了漢字獨特的魅力,而在此之前漢字僅僅只是語文課本中無關緊要的知識點,我們更多的是學習課文、語法以及為考試做準備,甚至許多大學生在經歷了高考后,有了一種解放、擺脫的思想,以至于在時間飛逝的過程中逐漸忘記以前學過的漢字,所以在初中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語文的關注度,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認知,提高學生對漢字的興趣,了解到漢字的魅力所在,至關重要。寫得一手好字不僅對考試有所幫助,而且在以后的日常生活甚至工作中都會有加分,而且漢字書寫必須規范,要讓自己或別人可以一眼認出,要是模糊不清,寫得太亂,容易造成誤解,而且印象也不太好,所以只有規范字體,才會對考試還有工作有利無弊,所以必須從小養成漢字書寫的習慣。雖然現如今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們沒有必要去過多的練習漢字,我們可以打字,所以現在學生甚至老師都沒有對漢字有足夠的重視,然而就算信息發展再快,更新換代再快,我們也離不開漢字,離不開書寫,我們不可能完全依賴信息化,手機及電腦也代替不了書寫[2]。
學生通常不會主動去認識漢字,注意漢字的書寫問題,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只有老師注重漢字,學生才會注重漢字,所以也要提升對老師的培養,提高教師對漢字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欣賞書法家的作品,提升學生對漢字的興趣與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強調漢字的重要程度,比如在七年級上冊《世說新語》中《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這兩則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完這篇文章的同時,不僅要會背誦,更要會默寫,如“驟”、“哉”等字要多加練習,以免遺忘。
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推廣漢字的活動,比如將課本中的生僻字拿出來,順序打亂,再看學生的認知程度,在學習古詩詞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這些字詞的理解,比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核舟記》中的“箬蓬”、“貽”、“髯”、“篆”,九年級《陳涉世家》中的“輟耕”、“鴻鵠”、“罾”,《出師表》中的“崩殂”、“陟罰臧否”、“猥”等等這些,不僅可以知悉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而且也可以讓學生重視這些生僻字,理解這些生僻字。同時學校還可以開設相關體驗課,讓喜歡漢字的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漢字。讓一些對漢字沒有什么認知的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上提高對漢字的了解及喜愛,所以舉辦相關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3]。
俗話說,只有對這件事有興趣,學生才會愿意去學,主動去學,漢字也是一樣,學生體會到了漢字的魅力,自然而然就會去學,比如可以觀看相關活動,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去參加漢字比賽,通過比賽,對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以此來激勵更多的學生來學習漢字。只有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更好的學習漢字,可以專門開設“認識漢字”、“漢字的起源”、“認識書法大家”等等相關課程,加深學生對漢字的了解和喜愛。只有學生深入了解了漢字的魅力,才能更好的學習漢字。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豐富閱讀量、拓展知識,還可以認識漢字,學生在閱讀喜歡的書籍時,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就會主動進行查找,翻閱,從而提高詞匯量,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漢字,而且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字詞或句子摘抄下來,鍛煉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同時對學生的作文提供一些幫助。同時班級里可以舉辦一些讀書活動,老師或同伴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書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可以訂閱一些優秀的文學類的雜志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進行投稿,激發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對漢字書寫的熱情[4]。
初中語文是學習和鞏固漢字的重要時期,到了高中就是以高考為主要目的了,所以初中語文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漢字、寫好漢字的重要性。我們不應僅僅是會寫漢字,更要寫好漢字,這是我們最優秀的文化,必須要一代代傳承,學校在積極推廣,舉辦活動的同時,也需要老師的積極配合,只有老師寫好了,學生才會更加重視,只有在初中時期學好漢字,才能為以后奠定基礎,寫得一手好字,也會為以后考試或工作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