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林
(海原縣鄭旗鄉中心小學,寧夏 中衛 755202)
網絡時代的來臨,不僅帶來了大爆發的網絡信息、先進的網絡科學技術,同時也因這些技術社會應用中效用的發揮,對社會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以創新發展為代表的社會文化的形成。教育不是閉門造車,必須與外部社會發展產生緊密的聯系,必須以社會發展為導向來對教學計劃進行優化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小學語文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才能夠使我們的教育更加適應社會發展。
在以往信息閉塞的時代,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主要途徑主要就是書籍以及教師的知識講解。在眾多小學生的心目中,語文教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者形象,學生的任何問題都能夠在語文教師口中得到解答。而網絡時代信息資源十分充沛,尤其是面對網絡信息的急速增長、不斷更新,沒有人敢說自己擁有大量的知識信息。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到最新、最全的語文教學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眼界更為開闊,向教師提出的語文學習問題也更加多樣化,這不僅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難度,也對教師的“威望”形成了挑戰,動搖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以往那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崇高形象。
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技術創新,并由技術創新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生產、運行方式的改變。同樣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也逐漸由傳統教育邁向了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依托的現代化教育。以微課、慕課等為代表的網絡在線教育逐漸從一種教育領域的嘗試成為了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的新型教學方式。而對于這些新型教學方式而言,教師不僅要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思維,更需要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等做出充分的掌握。只有如此才能夠確保這些新型教學方式可以得到有效實施。但事實卻并不樂觀,一些小學受自身辦學條件的限制沒有能力為學生提供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設施,導致現代化教學活動無法順利實施。且小學語文教師多來自于普通師范院校,個人能力有限,對多媒體教學技術表現出了一定的陌生感,不足以支撐微課、慕課等新型教學方式的實施。
在深化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語文教育方式方法、理念、模式等都不能夠很好的適應網絡時代發展需求,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面臨著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苦惱。古語有云“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結合網絡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各項挑戰的分析,我們需要從以下幾點來著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優化。
1.深化網絡教學資源挖掘。網絡資源豐富多彩,其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語文教學資源,能夠使師生多元化的語文教學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同時通過對網絡語文教學資源的挖掘,將其內容引入到課堂語文教學中,更迎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需求等實際情況,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改變學生對傳統語文教學死板、保守的固有印象。具體來講,就是要求教師以語文教材為核心,圍繞教材內容為學生尋找各式各樣的相關信息資源,包括視頻、文字史料、圖片、音頻等等,使學生能夠通過各種網絡信息資源的補充作用,來豐富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認知。如,在教授學生“圓明園的毀滅”時,可通過網絡資源搜尋、整理的方式,尋找到與之相關的影視片段、歷史講解等為學生進行播放;在講解到與季節有關的內容時,則可以為學生展示不同季節風景畫,并搭配相應情調的背景音樂,在多感官刺激的作用下,激發學生對不同季節的獨特情感,使學生在想象聯想的作用下促進其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
2.加強語文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主要組織者、實施者、引導者,教師個人能力情況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成效的高低。為此,網絡新時代面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各類新問題的出現,作為小學教學管理者而言,首要任務就是做好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使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在一支素質高、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的教師隊伍帶領下,直面挑戰、深化改革,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為此,小學要做好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培訓工作,定期組織教研團來學校中就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進行綜合評審,在指正教學工作問題的同時,對小組合作、翻轉課堂、微課等各種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的具體實施流程、注意事項等進行集中講解。
3.提高語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越來越被教育普遍采用,特別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讓我們深深地意識到了提高自身教育技術能力的緊迫性和必然性。讓教師自覺參加有關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另外,還需要邀請計算機領域專業人士,到學校中為語文教師講解多媒體軟件、微課等現代化教學技巧,解答教師軟件運用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促進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