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第十四中學,河北 邯鄲 056000)
作為語言教學的學科,語文課堂的提問必須是高效的。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看到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采用的提問的方式,往往不是有效的提問方式,很多問題都不適用于教材內容的推進。因此,在教師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結合一定的教材內容,讓提問教學法能夠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落實,從而促進初中語文課堂的更好開展。
(一)不能激發學生思維。在實踐教學中,有的教師提出的問題多但缺乏質量,問題設置卻缺乏層次性,對學生的啟發不深入,學生難以深入的思考、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點,一節課下來往往知識結構散亂、思維不清晰,學習收獲和教學效率都不高。這些源于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提問中策略設置不嚴謹,方法不巧妙,同時又沒有根據學生的表現做好判斷和評價。提出的問題沒有思考的價值,有的問題簡單化,有些問題提問缺乏技巧和策略,學生難以帶著問題思考。
(二)重復性提問。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問題的重復提問和學生的反復回答是一直以來較為常見的普遍現象。這一現象已成為禁錮學生創新思維的客觀問題,直接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多帶入到重復性的問題上,卻因此干擾了、減少了他們對問題的剖析時間和精力,從而影響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有的語文教師還存在著對提出的問題過于復雜繁瑣的情況,初中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難,教師問題的重復也就在所難免。
(三)答案標準化。在初中語文的實踐教學中,語文課堂多數仍舊沿用了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記憶為主的模式,也因此,語文中問題的設定提出和答案結果標準,也都是由語文教師來控制,學生則更多的是跟隨教師的思路,完成學習。一旦問題提出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做出了相對固化的答案,學生就不再有更多自由思考和探討。這種提問回答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審美性。提問內容要凸顯了它的內在美——思想性與科學性,能夠準確地提問到文章的重難點上,既把問題緊扣起來,又可以由淺入深地使學生清晰明了掌握文章的核心主旨。問題設置要由易到難,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提問時要使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耐心解答學生的疑惑,及時評價反饋,做到學生與教師合作雙贏,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創造性。藝術來源于創造力、直覺和天賦。語文教師常常能夠突破慣常的提問形式,致力于根據文本體裁的特征、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靈活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實踐中的語文課堂可變性大,要靈活變通處理的地方很多,所以師生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有思想經驗的沖突碰撞,從而產生不一樣的解決方法。因此有價值的問題應該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提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問題。每個教師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經驗,他們總在提問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彰顯出自己的個性風格。
(三)啟發性。在教學時應先讓學生認真思考,思維有碰撞后實在想不出所以然之后教師再來開導、指點,學生便有了頓悟之感,這就是“啟發”。學生能夠獨立把問題解決好是教師提問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提問過程中要重在引導學生整理總結出屬于自己解決類似或相同問題的方案與技巧,并且能夠自如地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去。語文教師的提問就是為了能夠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文本的過程中積極思考,解決文本問題,同時啟發學生自己能夠總結出解決不同文本的方法。
(一)思考價值。教師提出的問題恰好比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略高一點,相差不太大,那么學生就會感覺有挑戰性,激起學生戰勝它的欲望之心,激發思考的興趣,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不斷提高和鍛煉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知識基礎、個體差異;教師要整體把握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二)角度新穎。提問角度是指教師設計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依據,即教師能抓住文章的要點,按照學情的差異,確定適合提問的視角,并從這個視角出發提出問題,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和學生思維的拓展。首先,以文章的主旨句為核心展開設問。其次,抓住文本的重難點展開提問。再次,抓住關鍵語句和關鍵詞提問。
(三)抓提問時機。提問要有時機意識。即課堂提問抓準發問時間,依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發問,同時給予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首先,在課文新舊知識的結合處提問。舊知識孕育著新知識的產生,新知識同時也在舊知識中發展;其次,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提問。這時教師就要發揮課堂的主導作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重新回到課堂上。
(四)規范提問語言。語文教師的語言文字組織運用能力與其它科目的教師相比要求會更高。課堂提問是為了促進教學更順利開展,學生學習更有效率,因此提問的語言也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的語言對學生有示范作用。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語言規范嚴謹。教師提問語言的規范嚴謹性越強,學生就能夠更快地把握問題的要點,從而快速進入思考狀態。
教師的提問語氣應該結合課文情境來表達。有的文本是比較悲傷憂郁的,這時教師的提問語氣應該與文本情感相呼應。有的文本是慷慨激昂的,這時教師的提問語氣就可以澎湃激動-些。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及時作出適當的反饋,恰當地以表揚進行激勵,增強提問的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