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機電工程學校,河南 鄭州 450100)
為了響應國家人才培養戰略,促進核心素養教育改革的深化,中職院校應當針對自身辦學情況,有目標的設定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掌握扎實專業技能的同時,其身體素質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有機的融入體育游戲,能夠極大的增強體育課程的趣味性,讓學生懷著較為輕松的心情逐步完成體育任務,從而增強其身體素質。然而,中職院校的生源多為初中畢業或同等學歷的學生,其自律能力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因此如何使學生主動接收體育鍛煉的任務,自主完成體育教學目的,對于教師融入游戲的教學手段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由于中職院校的生源多為初中畢業生,其心理發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具備較強的自律意識,因此其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常呈現出較為散漫的狀態,常常主動逃避體育任務,不利于其身體素質的鍛煉。而在中職教師在展開體育活動時,若一味的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則無法抓住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性,難以調動其積極性。體育游戲作為形式更為多樣,內容更為豐富的教學方式,能夠較好的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其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的興趣,從而提高體育課程的活躍度,促進體育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沒有對體育活動與學生智力開發之間的關系形成較為清晰的認知,而是將其剝離開進行單獨教學,因此體育教學顯出一定的片面性。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對當前的中職體育教學進行重新解讀,其通過合理的體育游戲開展能夠為開發學生智力提供積極的影響作用[1]。因此,教師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需求出發,有目標的設置體育游戲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通過動用智力來高效的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在其身體素質鍛煉目標完成的基礎上,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智力水平,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展。
體育游戲走進中職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課程的趣味性與娛樂性,更能借由體育精神的傳達,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體育信念與道德,促進其身心的共同成長。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知體育精神的心理引導,形成健康的體育心理狀態,不僅對于其身體素質的增強有著積極的鍛煉作用,更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能夠保持較為健康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當前的中職體育教學活動若能對體育游戲加以合理的運用,便能充分的發揮出其積極作用,改善中職教育在生源質量不高的弱點,促進學生身心的共同成長。
根據當前中職學生的身體素質現狀,以及課程目標,教師在展開體育教學活動時要明確教學目標,選取有針對性的體育游戲。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不同的學生其身體素質有著不同的特點,要保證游戲的合理性,避免對學生的身體造成額外的傷害。如針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應適當降低體育教學目標,選擇一些運動量較小的體育游戲活動。如可以讓學生們按隊列站好,分別放置跳繩和毽子兩種物品,當教師說到跳繩時學生要連續完成十個跳繩動作不能中斷,直至成功,通過兩組完成時間的先后判定輸贏。
中職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活動時,要著眼于當下學生的興趣喜好設定游戲內容,融入豐富的體育游戲形式,如此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全體學生的課程參與度。教師既可以選擇傳統的體育游戲如蹴鞠、滾鐵環或者武術運動等,也可以設置現代游戲如撕名牌、瑜伽、籃球對抗賽等[2]。豐富多樣的體育游戲形式能夠滿足當前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性,精準的抓住其興趣點,使其自動的加入到游戲活動中來,從而達到較好的鍛煉目的。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既能有效的鍛煉身體素質,又能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立體的了解,并抓住當前時代發展的潮流,有利于其綜合素質的全面建成。
為了充分發揮體育教學活動在中職學生身體素質鍛煉上的積極作用,教師在選擇體育游戲時應當注意加強其活動性,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首先,教師要確保體育游戲在課程中的有效落實,要考慮到游戲的可行性、學生的適應性等,以期有效的完成體育教學目標。其次,教師在落實體育游戲活動時要注重學生在此過程中的反饋,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獲得較好的游戲體驗,從而培養其體育精神。如在教授學生球類運動技巧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班級情況,按照身高或性別劃分小組,設置合理的獎懲規則,然后鼓勵學生參與到比賽中,這樣既能保證學生都能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又能在游戲中較好的鍛煉身體,培養一定的合作精神等。
中職體育教學中應用體育游戲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核心素養教育改革的積極表現之一,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教師在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時要明確教學目標,通過豐富多樣的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生產生良好的互動,在鍛煉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深化其綜合素質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