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1)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人依舊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完全歸屬到思政課或者學工部這兩個范圍當中,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課程,變得格外的工具化。但是基于目前新媒體環境,需要改變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切實地將思政強化到所有的課程當中,將這些課程思政部分的教育性顯著的突出,從而形成了目前高校課程的思政格局。本文將針對目前高校當中,新理念的融入式教學進行探討,引入到現今高校高職課程的思政建設當中,將思政課程的建設變得更加的靈活有效。
隨著現今科技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迅速地引領著這個時代的迅速發展,而其中也不免帶動著各行各業,這也使得教育事業也重新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和領域。就針對我國高校的課堂思政課的教學來說,現今的教育改革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并且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期,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將教學資源一體化以及多元化的應用。但是根深蒂固的是傳統教學的觀念,時刻影響著高校課堂的發展,由于高校思政課堂當中,相配備的資源短缺,并且設施和配置都不夠全面,不僅僅如此,也存在著極大的不合理性,這各個方面的因素都使得高校的思政課堂受到制約。所以,我們應當要求各高校的相應的教學資源進行多元化的整合和一體化的運用,本文將對這個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探討。
現如今高校的思政課程,依舊實施的是以課程為主體,教學只要是遵守以學生為主導的并且由相關的具體的實踐活動,來幫助高校學生理解思政課程的方式,由這門課程的實施來使得高校學生,可以較為精準快速地了解到國內外的社會制度,以及相關國際形勢的掌握,由此而漸漸的幫助學生們可以建立一個較為正確的世界觀[1]。并因此,將課堂當中學習到的思政理論進行刻板輸入,徹底轉化為對于政治問題的分析能力。
新媒體環境,信息技術的發達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獲取到一些相應的信息,思想政治教學也應當加入現今的信息技術。現如今,各個高校開始注重于思政課堂的實踐教學,這樣的改革和側重點的偏移,可以有效地幫助到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思政課堂講述的問題實質,并且發揮出思政課堂教學的實際功效。高校首先要做的是將思政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的結合到一起,從而將兩者強強關聯,這樣可以切實的保障到高校思政教學的可實踐性,并且切實的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政教學,這樣的教學可以發揮其巨大的教學優勢。這樣,高校可以通過思政課堂實踐教學這方面,完美地將相關教學成果進行展示。所以,這就強調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于現在的高校的思政課程的開展,主要是不適宜現今的社會的教育發展,而實踐課堂的本質就是社會的展示,而高校老師就是實踐,這樣可以極大的保證到課堂當中將理論和實踐強強結合。而不僅僅如此,可以充分地發揮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可以更好地幫助到學生具有更加開闊的政治格局以及社會視野,并且對提升學生的社會能力也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2]。
首先要對各個高校的思政課堂的實踐教學進行一個清晰的定位,并且有效地將思政課堂當中的理論與實踐強強結合起來,這樣是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這使得要在思政教學當中,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放置到相同的位置和地位當中,并且在提前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格外的強調思政課堂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并且要歸入到教學系統當中,并且增加相應的學分,以及課時,較為強制性的保證思政課程教學質量[3]。
各個高校對于思政課程教學實施的程度和方式都不一樣,但是對于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必須要經過全面的完善,這直接關系到學校相關部門是否可以有效的幫助到思政課程實踐教學。首先要在學生團體當中建立一個實踐工作的領導小組,并且鼓勵這個小組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活動當中將思政理論有效的融入其中,有效地加強大學生的思政素養。其次,可以利用各個學校的資源,建立多種形式的思政活動實踐基地,更加直觀性的給思政課堂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也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
綜上所述,高校對于思政課程的開設,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培養大學生的基本思想和道德素質,但是課程的開展也存在的種種阻礙,主要問題在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只有將理論和實踐強強結合才可以有效地幫助到思政教學。在現今新媒體的環境之下,如何借助信息技術等科技使用到思想政治教學的課堂當中,是目前高職思政教學所需要注意的。在高職課程當中有效的融入思政課程,需要老師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并且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以及課堂的教學效率,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