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集寧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北緯40°01′東經113°10′。集寧作為內蒙古交通要塞地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北方重要的軍事要塞地和商品集散地的,是絲綢之路和草原茶馬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寧區地處陰山山脈灰騰梁南麓,因其地理位置的獨特性,使其生態環境脆弱,由于自然條件的內在原因,綠化景觀工程的難度較大,為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踏踏實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讓城市景觀變好。近一步提高居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
集寧區在綠地規劃分布上采用混合式分布,將塊狀,帶狀,點狀分布形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綠地規劃體系,做到點、線、面有機結合,使居民獲得最大限度的綠地接觸面,方便居民游憩,同時有利于地區小氣候的調節,讓城市生態環境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從而豐富了城市景觀。
中心城區以白泉山-老虎上-臥龍山三山傍城形成塊狀景觀體,成為集寧區天然的生態屏障和綠色背景。霸王河穿城而過,泉玉嶺則位于城區邊緣,構成"兩河三山"的中心城區山水格局。
以道路兩側綠化帶和城市組團綠化隔離帶串聯形成的橫向-縱向生態綠道。三橫軸:紅海子大街、與南北向的霸王河藍帶相結合,形成集寧區魚骨狀的城市綠地結構和綠道國道、滿達東街西街沿街均規劃有較寬帶狀綠地。使得新舊城區正在綠地結構上連成一體,成為集寧區的生態骨架與景觀風貌軸線。三縱軸:懷遠路、工農路、泰安南路和泰寧北路,縱向分布貫穿集寧南北的的縱行交通系統。
市區以37 個節點分別為城市各類公園用地,附屬用地,城市廣場,歷史人文節點等,形成點狀斑塊,均勻散布在以景觀系統為基礎的綠地骨架之上,不同形式風格的節點共同布局,形成城市景觀的多樣性,點狀分布在與居民區適合的范圍內,與居住區景觀相融合,讓人們可以移步一景,感受與自然景觀進一步接觸。不同位置的不同精光讓居民在視覺、聽覺、觸覺、有不同的體驗,不同區域感受帶來的不同體驗。點、線、面的布局讓景觀形式是更加豐富,綠道沿著濱河綠化帶,帶狀公園,風景節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網格狀系統,將城市與景觀融合。點、線、面不同的組合形成生態屏障,綠園環城,綠地斑布的結構系統。景觀形式多樣性,與城市自然環境的結合讓人們更加方便的從居住區到室外的開放空間,三山相扣,縱橫交錯,星點分布的綠地系統布局,讓整個城市的環境得到提升。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綠化實現的首要目的,綠地布局形式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綠化布局要充分結合居民的生活,考慮城市中點狀,線狀,面狀綠地的有機結合,形成空間的連續,功能的完善,合理的布局的環境體系。近年來集寧區在城市生態環境上做了很大功夫,在新小區規劃上,配以社區廣場。在老舊小區改造上,做到景觀改造,最大程度的加大綠地占比率。在危房拆遷再造中,也做到少建或者不建,提高綠地覆蓋率,美化環境。
公園,廣場,歷史人文節點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閑的主要活動場所,按照服務半徑的均勻分布。34個綠道節點,公園,廣場,歷史人文景點分布在集寧新舊區,這樣的公共空間可以為人們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游憩空間,拓展城市休閑空間,形成豐富的社交活動場所。讓人們可以實現出門有綠地,出門有廣場,在規模上也和周圍小區,構筑物形成一定的比例,綠道節點形式也具有多樣性,滿足居民日常生活休閑娛樂的目的。
城市對產生污染的工業區,綠化的布置就起到了有效的防護,適當規模的防護林帶,可以減少污染對環境的傷害,污染區集中在霸王河濱河綠化帶周圍,在綠化帶兩側設置了與道路紅線寬度想適應的綠化帶寬度。綠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對人們的影響,對環境有優化的作用。
充分考慮綠地布局與山體、水系、道路、廣場、建筑、植被配置選取等的結合,廣場,建筑的不同風格,山、水、路、植物材質配色,讓自然景觀與人工環境相結合,體現出城市環境獨有的特色,景觀形式的多樣化也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讓人們身心舒暢,達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近年來集寧區綠地景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三山兩河”的改造讓人們體會到了“青山繞城,碧水環城,綠樹融城”的景色,近年來,我市加大對老城區的改造,最大限度的增加綠地面積,修道路,建廣場,準確分析居民的需求充分滿足居民的休閑娛樂活動場所。在集寧中心城區也建成了步步見綠,路路見景美麗景致。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環境有較高的要求:重視綠地空間對人的服務,提高景觀的觀賞性,與人的參與性,互動性、可介入性。讓居民可以便捷的利用周圍的綠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