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龍城鎮郝店小學,安徽 宿州 235200)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我們很容易發現,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低下,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導致教學質量嚴重下降。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數學課的課程課時在減少,而且很多成績一般和較差的人不能接受新知識的學習。雖然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喜歡上課,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平均率和低分率仍然沒有提高,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怎么做?只有搞好課堂教學,才能充分認識到教師和學習者的主導作用,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技能。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產生惡劣一些困惑,需要一些有效的能解決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困惑的對策。
計算與解題交替進行教學,但是由于知識點較多,所有學生確實難以理解。很多學生對算術的理解非常到位,但是認為解題的學習難度更大。通常情況下的數學課總是講究抽象、枯燥、統一、浮躁,學生學習計算的方法無外乎:驗證、舉例、模擬、學習。在實際的教學學中通常只是教師讓學生之紙上談兵,計量單位和幾何圖形的知識也往往只從嘴邊教起,以計算代替應用,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大多已成為生活之外的空殼。
無論是例題還是習題的介紹或講授中,教師都非常強調解決問題所需要的 數學解題技巧。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實際上經歷了兩個轉變。從對實際問題的信息到有用的、抽象的信息再到數學問題,這是第一個轉變。第二種轉化是分析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用數學方法解決或求解它們,并在實踐中檢驗。現在的新課本更注重第一次轉化,經常教給學生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選擇、整理出實際的數學問題。但是,當在進行第二次轉變時,往往會一帶而過,沒有具體的實踐,在這個轉變中教師假設學生理解了生活情境,就會自然而然地解方程,而不需要分析數量關系。因此,一遇到需要兩步計算的問題,學生就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了。
人的思維方式大不相同,因此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也會大不相同。但在實際操作中,只要學生正確地計算出了答案,教師就不會要求學生提供其他的解題方法。這樣的教學反方法會導致很多學生沒有研究問題的本質,也沒有形成多種多樣的的數學思維。
教師分析教材,確定學習內容是以計算機為基礎還是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方案為導向。如果是以計算為中心,那么提出的情境和問題就應該為計算服務,數量關系要盡量簡單,有計劃地進行解題練習,也是為了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果說重點是解決問題,那么課堂上也會注重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所用的計算方法不應成為解題的絆腳石。
在應用教學中,特別強調數量關系分析,有的學生在看完題后,馬上就會看到題目的骨架,即數量關系。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中的問題不需要量化比例就可以解決,但事實并非如此。所用的許多數量關系既是數學上的,也是生活上的,因為它們來自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和利用數量關系來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利用數量關系來解決問題。由于這些數學知識的簡單性和通用性,有助于小學生年齡段兒童的數學學習。
數學建模是一個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一定的解題策略,如排序、列表、還原、假設、轉化、猜測、實驗、分類、比較等。雖然我們不能簡單地用數量關系分析來代替豐富的、圖文并茂的解題策略的介紹,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拋棄傳統應用理論的精華。我國大多數教師都歸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教給學生如何工作或建立模型、構造圖或線段圖、列舉或提取條件、進行分析綜合、提出假設、反向推斷、轉化等。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澄清隱藏的關系,簡化復雜的問題,幫助教師向同學們講數學故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此,在小學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具體的數學問題,利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形成較強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對學生的基礎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