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杰
(三峽大學 湖北宜昌 443000)
作為擔當民族偉大建設大任的新時代青年,我們在高校獲取專業知識重要程度很明了。隨著科技的進步、就業的困難程度增加,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難免一部分抗壓能力弱的學生會產生心理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可能會釀成慘劇。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學業方面的心理壓力。大學生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學習專業知識得課余時間,也不能放松自己,還要看各種文獻資料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參加各種社團、競賽、文體活動提高自己得實踐能力。久而久之,大學生被每天忙不過來的安排壓得喘不過氣,形成心理壓力,影響整個人的生活狀態。這次疫情也給學生們在學業上造成了心理壓力。很多大學開展了網上教學,在家里學習效率不高,學生很擔心學習成績下降。上學后,又面臨著課程的增多,老師布置任務重,校園封閉式管理等等,學生的壓力無處釋放而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就業方面的心理壓力。根據教育部和人社部的數據統計,2020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 874萬人,同比增加 40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畢業生就業面臨諸多困難,尚未落實工作的畢業生感到焦慮。對于大學生來說,沒有一個好的文憑出去找工作就很難,并且每年都有幾百萬畢業生同時找工作,用工單位當然會更加偏向學歷高的、優秀的學生。其次,一些學生沒有好的就業規劃,對于自己的未來沒有一個很好的計劃,或者是不知道自己的專業可以從事哪些行業等等問題都會讓大學生產生心理壓力。
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壓力。大學是集體生活的縮影,也可以說是一個小社會。不像高中,同學都是集中在一個地區,大家都對彼此有一定了解,大學的同學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大學幾年里也可能只會交到兩三個知心朋友。對于那些性格孤獨、不開朗的學生來說,交朋友就成為其心理障礙,不愿意與身邊的同學交流,導致遇到一些煩心事情的時候也只能藏在自己心里。其次,上了大學離家遠,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遇到煩惱也不愿意跟父母講。那學生只有將煩惱埋在自己的心中,通過打游戲、喝酒、睡覺等行為來緩解壓力,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當壓力無法緩解這就是一個惡循環。
利用特殊時間節點,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當代大學生都追求生活中的“儀式感”,利用大學生凡是節日都想慶祝、凡是紀念日都要慶祝的心理,學校相關組織應當結合自身生源的特點,舉辦與心理健康的活動,以達到宣傳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目的。高校應以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時間節點為契機,特意組織系列活動,擴大活動宣傳的范圍,提醒大學生這個獨特群體關注自己,關愛自己。在新冠肺炎疫情這種特殊的時期,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在為受疫情影響的學生提供心理幫助之外,以疫情為契機開展網上活動,幫助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積蓄更好生活的勇氣。
積極探索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能借助網絡媒體的優勢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勢必事半功倍。不斷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創新心理建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道德修養等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怨懟,多一些關心少一些冷漠。首先,用漫畫、動畫、短視頻等圖文并茂的表達方式通過像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媒體吸引大學生的眼球,使宣傳心理健康的信息成功被發現;其次,從社會熱點事件和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探討大學生討論關心關注的問題。
積極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強化師資力量是重中之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具有較強專業性、指導性、應用性和自主性,應做到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統一、相輔相成、良性互動。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該是具有專業資質的教師,自身也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應為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提供物質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幫助,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工作。其次,教育工作者為學生解決問題時多以線下為主,只有親自、面對面的為學生解開煩惱才更好。同時,開展校內校外的案例討論與經驗分享,在互相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吸取間接經驗補充自己實戰經驗不足的缺點,學習、借鑒其他教育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