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既是對“職教20條”部署的改革任務再分解、再落實,又是對未來三年職業教育質量革命的“作戰圖”。
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最能反映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監測器”,便是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為了檢驗各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湖南省選用了一根“指揮棒”——專業技能抽查。早在2010年湖南省就首創高職院校專業技能抽查制度,以達到“以抽促建”,持續推進高職高專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穩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2019年湖南省對這一制度做了重大改革,在以往隨機抽取專業和學生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檢查,及專業技能考核標準和相應題庫的評價。
于2019年起全省不再統一技能考核標準,抽查依據改為各校開發并公布的專業技能考核標準和題庫。考核標準由“省標”變“校標”,各高職院校能更好的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升專業水平、增強專業自律,并能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符合學校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技能考核標準和題庫。根據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對2019年被抽查專業統計的數據顯示,主要存在四個問題“一大三低”,即差異較大、新設專業評分偏低、技能考核標準與人才培養方案匹配度較低、與題庫匹配度較低。
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功能與地位做了全新的判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陳子季認為正確把握這一定位,關鍵在于處理好職業教育的“四個面向”:面向人人的終身教育、面向市場的就業教育、面向能力的實踐教育、面向社會的跨界教育,以及“五個關系”堅持以普職關系定模式、產教關系定供求、校企關系定機制、師生關系定方法、中外關系定特色[1]。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之春,最能體現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便是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本文將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分析高職院校技能考核標準與題庫的開發及應用,讓技能抽查真正達到“以抽促建”。
2019年湖南省將技能考核標準的制定下放到各高職院校,這更有利于各高職院校各專業制定出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標準。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旅游行業的導游、旅行社計調、旅游營銷、涉外接待服務等崗位,培養掌握旅游文化知識、旅游管理基礎知識和外語(英語/韓語)語言知識,具有導游服務、旅游線路設計、旅行社接團與發團操作、旅游產品銷售、商務接待等技能以及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具備良好服務意識、團隊協作與吃苦耐勞精神和一定國際視野,思想政治堅定,具有“愛眾親仁”道德精神、“博學篤行”專業品質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湖南及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鑒于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在技能考核標準制定時力求緊貼人才培養方案。主要考核導游和旅游計調兩個旅行社核心崗位的專業技能,通過旅游接待規范服務、旅游應急規范處理、旅游產品開發等技能模塊,測試學生講解服務、旅游應急事故的預防與處理、旅游產品開發、外語(英語/韓語)語言知識運用等職業能力,考查學生在職業崗位的服務意識、細節意識、標準意識、團隊協作、成本控制、安全規范等職業素養。
根據旅游管理專業技能考核標準的要求,導游服務模塊和旅游產品設計兩模塊題庫各80套題,每套題目包括旅游接待規范服務、旅游應急規范處理、導游講解服務和導游口語四個部分。本模塊采取筆試與面試相結合的方式,考試時間 45 分鐘,總分 100分,其中,旅游接待規范服務和旅游應急規范處理兩個項目為筆試,測試時間 35分鐘,導游講解服務項目和導游口語為面試,測試時間共10分鐘。旅游產品設計模塊包括旅游線路設計、旅游線路計價與報價、單項旅游產品預訂與變更三個項目,主要用來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旅行社旅游線路設計的要領、信息的整理分析、規范填寫電子行程單、正確核算旅游線路成本并報價、正確書寫單項旅游產品預訂與變更文案等基本技能。本模塊采取筆試,在計算機房利用網絡和測試資源庫答題,測試時間為 60 分鐘,總分 100 分。
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與教學規律,實行“三段式九環節”旅游實踐教學體系。在大一為“校園人階段”,通過專業基礎社會實踐、專業見習、專業實訓①三環節,采取校內外專業教師、行業企業專家講座等方式指導學生完成社會調研、旅游景點實地考察、行業認知調研等項目,以促進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與交往能力、專業基礎實踐能力等。學生第三、四、五學期為“準職業人階段”,通過課程專項實訓、專業實訓②、專業深度社會實踐、專業實訓③和校內綜合實訓五環節,指導學生完成導游服務、導游詞創作與講解、旅游營銷與策劃、旅游線路設計、旅游電子商務、導游資格證考試景點踩線實訓、技能抽查實訓、導游服務實訓、旅游線路設計與成本核算實訓、旅游產品解析與銷售實訓等項目,通過這些項目,提高學生導游講解技能、導游帶團技能、旅游產品設計能力、旅游產品解析與銷售技能、導游帶團服務技能與應變等能力,并在實踐中培養其團隊合作及溝通能力。第三階段為第六學期的“職業人階段”,為期六個月的企業頂崗實習環節,此環節在校外實習基地開展,為學生順利過渡到“職業人”做準備,在實際崗位上提升其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
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其一,破解教師“實踐能力不足”難題,通過“引進來”(企業或行業專家)和“走出去”(教師深入企業學習),“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師以技能競賽為抓手,如參加導游服務技能比賽、外語(英語/韓語)口語比賽等活動提升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加強實踐教學。其二,破解教材“更新及時性不夠”難題,通過精選和自主編寫適合本專業發展的教材,并通過學生特點創新教材形態,如圖文并茂、形式多樣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融媒體教材[2]。其三,破解教法“改革難以讓學生受益”難題,堅持以促進學習者發展為中心,利用慕課、微課、職教云等信息技術共享優質資源,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技能抽查標準,開展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有什么樣的人才評價和考核體系,就有什么樣的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方向。堅持科學有效,強化形成性評價,改進終結性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多元評價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結合旅游管理專業實際情況,形成以考核學生職業能力為主,校內外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法上突出“工學結合”,實行“以證代考”“以賽代考”制度,并建立考核知識、職業素養和技能的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
技能抽查只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符合市場需求、行業要求的人才。因此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到專業技能考核標準的制定,再到專業技能抽查題庫的建設及應用,每一環節都是環環相扣,每一步都要落到實處,符合新時代對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