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
(甘肅省隴西縣菜子鎮淺河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
引言:在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中,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慢慢地學會自主學習,這就恰好與生態課堂的教學要求一致,所以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建設語文生態課堂,讓學生可以體驗不一樣的課堂學習,從而可以有效地展開語文教學工作。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需要加入現代信息化教學元素,一方面更符合當前小學生的生活現狀,另一方面可以為小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語文課堂變得鮮活起來。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與互聯網互通的特性,在課前可以在網絡中找尋大量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將其融入語文課堂,既可以拓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又可以讓小學生可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么提的直觀性,將教材中的人物、故事表現得更為活靈活現,讓學生可以在觀賞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將語文課文的結構、重點詞句展現在多媒體屏幕上,讓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和學習課文,這就可以為教師省略大部分的課堂書寫板書的時間,相比傳統教學更具有教學優勢。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內展開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加喜愛語文課堂學習。
不過,如果教師想要建立語文生態課堂,這就需要展開語文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小組環境中學習,一方面每個學生都可以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增強同學間的情感關系,這就會讓優等生幫助后進生,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探究學習活動的主體為學生,所以每個學生都需要自主地探究學習,這就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教材知識的認識和學習更為深刻有效。
比如,當語文教師在講解《“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從該篇課文的內容來看,主要講述作者寫的詩受到父母的不同評價,導致作者委屈痛苦,長大后才明白父母的用意。那么,在講解該篇課文前,教師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諸多探究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本組組員商討推選小組長,負責協助教師更好地展開課堂教學。首先,教師讓每個小組閱讀課文內容,將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然后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受到過父母的嚴厲批評呢?為什么呢?”,讓每個學生以此在組內進行交流,這就會活躍組內的探討氛圍,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接著,教師讓學生順著多媒體課件的文字閱讀課文,而教師將課文分為三段,第一段描述作者被父親批評的痛苦回憶,第二段描述作者父母的爭吵,第三段描述作者成年后對往事的評價,并且在每段的文字下,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探討題目,讓學生圍繞這些題目展開探討,比如,針對第一段的痛苦回憶,教師可以提出探討題目“作者為什么感到高興?又為什么感到痛苦?”,針對第二段的父母爭吵,可以提出探討題目“作者的父母為什么爭吵?父親為什么會執著堅持自己的評價?”,針對第三段的往事評價,可以提出探討題目“作者為什么可以想通?為什么會感恩父母?這與作者的成年生活有什么關系?”。那么,在這樣的題目引導下,可以讓學生逐步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什么是‘精彩極了’?什么是‘糟糕透了’?”,這就可以引導學生歸納課文核心思想。由此可見,在探究學習活動中,讓每個小組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引導展開探討,這就可以逐步地增強學生對教材課文的理解,同時可以增強生生之間、教室之間的互動關系,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可以建立小學語文生態課堂。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中,當學生回答或做出某個課堂行為后,教師均會給予學生統一化的評價,如“真不錯!”、“很好!”、“加油!”等,但是在小學班級中,根據語文成績的差距會分為優等生和后進生,這兩種學生在語文學習時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使用統一化的評價,雖然會對后進生具有激勵作用,但是對優等生會有挫傷積極性的負面作用,學生會認為教師在使用課堂評價敷衍自己,這會讓課堂評價失去原本的促進作用。所以,語文教師需要使用差異化評價的方法,針對每種不同類型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課堂評價,讓學生都可以加強學習自信心,從而有利于建設小學語文生態課堂。比如,當優等生在課堂內回答完問題后,教師可以說“小文同學說的真棒!果然沒讓老師失望!繼續加油!”,當后進生唉課堂內回答完問題后,教師可以說“小新同學回答的不錯!不過下次如果更貼合課文內容就更好了!”,從這些評價來看,無論哪種方式都會給予學生自信心,同時還會幫助學生改進自己的錯誤。
綜上所述,生態課堂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內展開形式豐富的語文探究學習活動,促使每個學生可以自主探究,有利于提升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教學評價,讓學生可以慢慢地增強學習自信心,從而可以提升小學生語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