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平
(遵義航天小學,貴州 遵義 563000)
對于小學數學課堂來說,傾聽是習得知識的重要途徑。處于小學三、四年級的中段學生總認為自己的是對的,他們普遍喜歡表述自己的想法與觀點,而不樂意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作為引導他們的老師,就需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特別關注學生傾聽力的培養,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一位學生看似聽得認真,也沒有做小動作,但是當老師讓該生來復述問題,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真的是“一問三不知”。這種現象就是傾聽力不足的表現,他或許不知道該聽什么,或許不知道怎么聽,也可能是只聽沒思。
既然傾聽是一種技能,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怎樣根據小學中段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數學課堂上培養他們的傾聽力呢?
小學中段的學生雖然已具備一定的傾聽能力,但他們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的傾聽具有選擇性,感興趣的就聽的,不感興趣的就不聽,因此創設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情境,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樂于參與課堂,更樂于傾聽。
高爾基曾說:“有一樣東西,它不是蜜,卻能粘住一切,它就是語言。”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傾聽過程中,我們要用語言激勵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樂于傾聽。我在課堂上常常對學生說:“你聽到了別人沒有關注到的知識點,你是多么細心的孩子呀!”“這位同學不只聽懂了別人的想法,還加上自己的理解復述清楚。”“你看,他不僅僅關注別人表述問題時的思路,還關注到他的數學語言使用是否規范,我們大家要向他學習。”老師的肯定,不僅讓受到表揚的同學獲得滿足感,同時給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不會傾聽的同學,可以通過模仿得以學習怎樣傾聽,還可以讓受到表揚的同學說說自己是怎樣做到認真傾聽的,讓同學們盡快地學會傾聽。
傾聽是一種習得的技能,傾聽力的培養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慢慢培養與提升。在小學中段數學課堂上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一位學生看似聽得認真,也沒有做小動作,但是當老師讓該生來復述問題,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真的是“一問三不知”。通過與學生個別交流談話,發現存在這樣的現象是因為他不知道要聽什么。那么在小學中段數學課堂中學生要“聽什么”呢?
聽對錯,是數學課堂中最重要的一點,數學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作為小學中段的學生首先聽別人的表述后,最基本的就是要能聽出對與錯。
小學中段學生的數學思維已經開始有一定的邏輯性,只是邏輯思維能力還處于起點狀態,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關注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從傾聽他人的思路開始,借此來嘗試自己有條理地表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聽思路、條理表述,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進而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思辨能力是學生學習的高階思維能力,它不可能憑空出現,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在小學中段數學課堂上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聽同學們的表述內容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有什么聯系嗎?還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的想法殊途同歸,在這兩者之間有什么相關聯的嗎?讓學生帶著思辨的思想去聽,帶著挑戰去聽,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日復一日,學生會知道自己要“聽什么”,有目標就會有動力。
“寫”是檢驗“聽”的方式這之一,聽寫訓練既能培養學生聽的專注力,又能培養學生聽的記憶力,還能通過手、腦、耳多感官調動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我經常開展的聽寫小游戲是:老師快速讀出一串數字后,學生聽后立即寫下自己聽到的數字。
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的聽后復述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學生剛接受信息后即刻引起神經元的注意,強化傾聽的專注力。在聽寫復述訓練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由易到難。聽后復述訓練的活動有很多內容和形式。我常做的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傳一串數字或解決問題題干,類似于傳話筒游戲,最后一位同學復述出這串數字、復述出題干或解答出該問題,完成正確的一組獲勝。
口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同時口算也是小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學中段的口算相對于低年段來說難度有提升,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老師又不能開展題戰術。因此,我想到將口算與學生的傾聽專項訓練結合起來,二者合兩為一,更多地口述題目,以使學生受到傾聽訓練。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傾聽能力。我是這樣做的:快速說出一組口算題如300÷5÷6,學生迅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上答案。
通過我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同時堅持不懈地在每節數學課中關注學生的傾聽狀況,及時鼓勵和肯定傾聽認真的學生,適時進行專項的傾聽訓練,相信學生的傾聽能力會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