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楠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近兩年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就業的政策。特別是對穩就業做出了重大的不可替代的職業教育,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高職院校要擴招100萬學生,為中國職業教育大步前行吹響進軍號。2019 年3 月27 日李克強總理在考察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時再次提出,希望學校不光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還要通過完善考試招生辦法,多招收一些退役軍人、下崗職工和農民工。
面對高職擴招百萬的目標,給全國的高職院校提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源量化指標;而擴招對象,也給高職院校提出了一個明明白白的生源結構頻譜。對此,高職院校必須有觀變沉機的應對,必須有高瞻遠矚的謀劃,必須有言能踐行的措施。這次擴招是國家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不斷加強和改善以就業為底線的宏觀調控手段,并視穩就業為重中之重的一項前瞻性戰略決策。基于此,高職院校的專業課及實訓課必須以更高的站位,跳出傳統的教育思維定式,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做出脫胎換骨的改變。
在職教大發展的新視角下電機控制實踐教學更是職教的核心內容,實踐教學的經驗,實習和實訓共同構成了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的實踐教學體系。各層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都不僅僅通過書本知識的學習來掌握,更多地必有通過實踐過程操作、練習及生產實際的融合來實現。
電機控制實訓課程是在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基礎之上的以技能訓練特征的課程。它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為依據,以能力提高為目的,以系統化的動手操作為特征,以實現學生的整體發展為目標。通過一定的方式和載體,利用合理、科學的方法,將具體的技能傳授給學生,培養各個層次學生的能力,是電機實訓課程所要完成的任務。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發發展的高度重視,在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很多高職院校的實訓室,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發展迅速,購置了各種設備儀器用于產訓教學,建設了大量的校內實訓室,同時高職學院也加大了與社會企業的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實訓基地。但是隨著生源的變化,學生的質量、實訓教學內容、實施教學的老師等因素也直接決定實踐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所以目前我們面臨的困難是如何把變化因素的難題解決,以進一步來優化專業課的實訓教學。以電機控制實訓課為例,目前實訓教學的困難大致分四方面:
(一)高等職業院校擴招生源學情現狀調查的研究結果與分析,年齡區間的擴大,社會角色的多樣化,學生基礎的差異化,學習需求的個性化。
(二)擴招后,對不同生源缺乏系統的實訓教學內容。目前高職院校現有大多數專業課程的教學主要還是側重于理論教學,實訓教學一般僅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而并未或較少的涉及到學生今后將面對的社會職業崗位中的實際問題,形成實訓內容與職業素養聯系不緊,實訓目的不清晰。
(三)擴招后的師資隊伍尚不能滿足學院加快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我國都在開展 雙師型 教師隊伍的建設,但建設標準并不統一,建設質量也參差不齊。
(四)專業設置缺乏職業特點。縱觀我國的職業教育,在教育部門批準的專業設置下,實訓課程體系和實訓教學大綱基本上都是院校自行制定,將任務分配給各個專業教師,最后收集匯總形成。
《職教20 條》的出臺標志著職業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契機,如何實現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健全多元化辦學的格局,以適應職業教育大發展的需要,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以多樣生源的變化來優化改進高等職業院校實訓課教學
實訓教學的特色在于將教學內容具體化,以典型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引領,以訓練學生對工作規范的執行能力、提高操作的熟練程度、積累工作經驗并逐漸形成工作技巧為目的的訓練活動。教學中,通過操作規范的執行性訓練,使學生在多次重復的執行中形成符合規范的操作習慣;通過典型產品或典型任務的計劃、準備、實施直至完成,使學生學習和體驗任務完成的程序、標準及行為方式的要求;或通過同一任務的反復練習實現肢體動作的熟練、協調,工作經驗的積累甚至形成工作技巧。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推動校企合作走向縱深,以現代學徒制的推廣,推動實現部分實訓課在企業內進行。實訓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一環,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實訓課注重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本研究中所指的實訓課,即為以不同教學形式開展的,以幫助學生獲取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專業操作技能,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的校內實訓課。
(二)以新形勢下高職電氣類電機控制實訓課為例進行課程優化教學
通過教學案例的引入,幫助學生建立對于專業典型問題的認識,促進其自主合作尋求解決方案,能夠將教學內容變得更貼近生活,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電機控制實訓課程目標的確定是構建實訓課程體系的基礎,對實訓課程體系的設置起著主導作用。實訓課程的目標不同于其他課程,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結合企業標準、完善實訓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打造以 愛崗、敬業、嚴謹、精準、創新 為特征的高素質人才。實訓課程目標的確定應符合社會需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結合高職院校辦學的理念和定位,培養學生。同時,實訓課程目標的確定要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合理構建實訓課程體系,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完成職業任務的技術能力和職業素質,更能培養學生在職業崗位領域中的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
以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身份的高職生為研究對象,以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的實訓課為研究點,通過一些實用性、通用性較強的實訓環節來優化教學模式。面向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的創新、優化實踐課教學過程,,也可結合他們的自身的優點采用相關課程的線上教學,從而也為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門,以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來促進就業創業。
(三)面對多樣生源的變化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
隨著職業教育的逐步發展,政策演進,生源不再是單一的高中畢業生而也朝著生源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而做為職業教育的教師內涵更加豐富,也更為具體;而“雙師型”素質作為職業教育教師必備的專業發展能力之一。“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應停留在專職教師取得“雙師型”教師標準,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內容之一,尤其是實訓課任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更凸顯特殊性。《職教20 條》明確指出,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每年至少1 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落實教師5 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定期組織選派職業院校專業骨干教師赴國外研修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