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第二中學,江西 贛州 341600)
問題解決式教學現在已經是國際數學教育的重點和熱點,這種教學方式主要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數學教材中的重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出符合學生心智發展階段,能夠幫助他們激活思維的教案。問題式教學的出發點在于教師的引領,老師在探尋出有效學習方法之后,才能夠指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達成數學教學的目標。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解決式教學模式,需要老師以數學問題作為數學課堂開展的引導線,貫穿整個課堂始終。在課堂上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需要根據往前的學習內容,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框架,主動獲取知識,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解決式教學模式中,老師要與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建立一種互為主體的關系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來,與老師共同探討數學知識、解決問題[1]。
問題解決式教學主要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審題和轉換問題。審題能夠幫助學生對具體的問題情境進行分析和綜合,讓學生能夠將實際問題轉變成數學模型去思考,當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把一道題用多種方式解決并總結整理,將多個問題歸到一種方法上去,才能夠對數學結果進行十分有效的檢測。只有學生在面對數學知識的時候,發現其中的問題并勇于提出問題,才能夠不斷地讓思維得到活躍,在具體的概念學習之后掌握辨析和類比的方法,主動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獨立思考,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進步。
高中學生數學知識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僅包括學生自身知識的儲備、老師的數學教學能力,還包括長期來課堂文化的構建。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往往是老師在講臺上進行知識的灌輸,與學生之間很少互動,而且高中的學生學習節奏很快,留給課堂的時間很少,學生與學生之間很難有長時間的交流互動,課堂氛圍也比較沉重。而問題解決式的數學教學模式,十分看重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小組的團隊合作,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尋求問題的解決方式,讓他們不斷地在分享做題心得的過程中碰撞問題答案以交流,提升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2]。
老師在應用“問題式解決”模式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善于打破傳統課堂的固化內容,提升本身的教學素質,不斷擴展數學的知識面。教師可以以生活情境為切入點,從數學的基礎知識出發,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巧妙地與融合進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去,創設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來創造直觀形象的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過排練話劇的形式讓問題情境得到再現,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把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起來。當學生有了對問題的解決興趣,才能夠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積極思考去理解數學知識內涵。
高中的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很難把握好問題解決的大方向,這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攻克的一個難點。只有讓學生建立起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他們才能判斷出拿到的問題應該應用哪些知識。因此老師就要在這個引導環節下一些功夫,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適時地重溫一些與問題有關的知識,引導學生將問題進行類比歸納和推理,組織一些小組討論或者全班交流分享的教學活動,真正的讓教學擁有載體,對他們進行問題解決的有效指導。
學生只有在反復多次的“自主解決”問題之后,才能夠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這一方面的培養,對于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獨立的完成,幫助他們建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對于一些中等難度的問題,給學生時間獨立思考,鼓勵他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解答;對于一些拔高的難題,可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之后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合作解決問題[3]。只有經歷了這樣的過程,讓學生意識到“自主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夠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也有利于教師“問題解決式”模式教學目標的實現。
高中的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習題的設計和選擇,幫助學生主動梳理數學知識網絡,讓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升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能力。同時,只有多做題才能夠讓數學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因此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訓練的時候,要善于將例題進行變形,讓學生加深印象,督促學生進行錯題的反復訓練,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有選擇地進行不同類型題目的訓練,幫助他們及時掌握數學問題解決的一般規律。另外,在刷題之后進行總結也是一種重要的反思方式,老師可以從數學知識、數學思想這兩個方面進行階段性的課堂總結,布置不同形式的數學活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的課題探索,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高中的數學課堂中運用問題解決式教學能夠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主動地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有效地進行處理,把握教學節奏,大大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高中數學教學是一個十分系統的教學過程,教師要跟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教學素質,,提升專業水平,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