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逸夫小學,河北 唐山 063500)
語文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對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核心素養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而情感教育則是最為主要的途徑。因此,語文教師要深挖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找到情感教育最佳的切入點,將情感教育和語文教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健全人格并樹立正確的三觀。
情感教育是一種教學策略,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處理好學習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使情感元素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并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發展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促進學生獨立健全的個性及人格特征的形成。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情感發育的起步階段,也是開展情感教育的黃金時期。這期間教師的正確引導是至關重要的。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情感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內涵,以此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教學在情感方面的作用,以情感教育為目標,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品質及正確的三觀。
實施情感教育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基礎[1]。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都非常的嚴厲,學習氛圍比較沉悶,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無法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營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從而獲得最佳的情感體驗。這就需要教師能夠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和幽默風趣的語言,鼓勵學生敢于大膽的提出自己的問題,并給予耐心的解答和表揚,以此來建立心靈上的溝通,為學生的學習輸送動力。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實施情感教育的主要工具[2]。教材中的文章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與情感,因此,教師為了更好的實施情感教育,需要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以便找到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元素,從而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通過情緒的感染使學生做到情知交融,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文學審美。
例如,《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元素。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做好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的時代背景,從而實施情感教學。春秋戰國、群雄割據紛爭不斷,楚國國力雄厚、兵強馬壯,始終想在眾多的諸侯國中稱霸,而與楚王意見向左的諸侯國則經常面臨著被攻打的威脅。所以,齊國想要拉近與楚國之間的關系,擺脫來自楚國的威脅,就派遣晏子使楚,這樣晏子就帶著增進兩國關系的使命來到了楚國。在詳細介紹了時代背景之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晏子,到達楚國之后,你會如何去做?”。通過這樣問題,學生則會將自身情感融入到對文章的理解當中,從而獲得了更好的情感體驗。
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標準,也是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主要渠道[3]。文章中的情感元素都來自于作者的實際生活,是作者生活情感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師必須結合生活實踐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對教材當中的生活化場景進行充分的利用,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去觀察和體驗,從而使學生的獲得的情感更加細膩,有效的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慈母情深》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已有過的“鼻子一酸”的生活經歷。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從而產生再次閱讀課文的欲望,通過文章中作者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深刻的體會到母親的善良與慈祥,和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感激、熱愛與崇敬的情感,通過與生活實踐的結合,學生的情感更加的豐富,學會了感受和檢驗“美”。
結論: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實際需求。作為豐富學生情感的主要途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以因材施教為原則,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實際需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情感氛圍,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元素、結合生活實踐,開展多元化教學,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