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四中,江西 南昌 330003)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前進的動力源泉,也是當代社會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一個人創新能力的高低,能夠體現出它對自身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知識的應用熟練度。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教師高標準的完成基礎教學,然后引導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當中,對知識應用的途徑和方法進行多種嘗試。在這種教學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升技能熟練度,也能夠利用自身想法對所學知識進行多元化的嘗試,學生的自主思維得到強化,創新意識得到激發,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和提升[1]。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在教學當中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是要讓學生擁有創新意識,是否擁有創新意識不僅與學生認知知識能力高低有關,還會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學生的性格、課堂的氣氛等等。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構建一個明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給予學生更多自由展現的機會和空間,拉近師生的距離、消除隔閡,讓學生愿意與教師進行深度的交流,提出自己對于知識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windows的基本操作”這一課當中,在教學如何設置桌面背景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圖片作為壁紙,或者讓學生自己通過圖片編輯和繪畫板等功能,自己設計一個屬于自身獨一無二的壁紙。又或者在講解文字處理的過程中,對于排版的格式,教師不要做統一要求,讓學生以自己的審美觀念來設計排版格式,獨立完成文字處理。在這種教學中,學生通過動手和動腦,完成了不一樣的作品,在交流過程中,不同想法的碰撞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并且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并且把之前教師主導的被動受教,變成了以學生意志為主的主動學習,強化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所謂的創造性思維,它指的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能夠利用不同的路徑和新穎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他能夠提供新穎而又價值的思維成果。例如在學習ppt演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拋棄固定的ppt模板,讓學生以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通過查閱資料自己設計ppt文稿,然后利用不同的處理軟件制作有個性的多媒體作品。在學生完成作品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一一賞析,讓學生之間互相吸取優缺點,激發學生的靈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的核心的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學生根據已有的信息,通過不同角度和方向,多元化的考慮問題,尋求唯一答案的不同解。具體來說,就是需要教師在教學當中,利用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考慮問題,不要解決問題的路徑變得單一、唯一。例如在教學“如何復制文件和文件夾”這堂課當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復制文件的方法有幾種?”,學生經過實際的上機操作和總結后,得出了不同的做法,學生在對這些方法進行比對后,得出了最簡單且最有效的方法,通過這個過程,能夠鍛煉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的鼓勵學生去大膽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敢于標新立異。教師可以以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作為討論點,在班級中組織比賽,讓學生自由的進行辯論、探討,在辯論探討的過程當中,交流方法總結心得,實現問題解決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內在統一。具體的教學思路如下:教師提出的問題應當與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緊密相連,比如如何編輯文稿、處理文字、快速處理圖片等問題,而且要盡可能的對學生學習計算機有幫助,通過討論后,學生的理解能夠得到提升,這樣討論的過程不僅能夠鞏固知識,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另外,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結進行總結和修正,讓學生對討論內容能夠學習致用,幫助學生提升能力。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當中,教師一般在課堂上,布置任務的時候要求比較嚴苛。例如文字處理教學中教師對文字的字號、大小、字體、段落,都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這樣的教學下,學生難以對教學產生興趣,更多的是像給教師完成任務的“員工”,學生體會不到自己動手的樂趣所在。教師可以更換一種途徑達到同樣的教學效果,還是以“文字處理”為例子,教師可以組織一個比賽,讓學生們利用所學知識,比一比誰處理出來的文章更加的好看、有觀賞性,并且評選出來一個作品,打印成稿,作為今后的示范作品。在這種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會非常高漲,急于表現自己,思維會變得異常活躍,并且使出“渾身解數”。在這種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激發,因為想要證明自己,所以會想要表現出自身的與眾不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
綜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當中積極的思考,并且給予學生表現自我的空間,構建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讓學生敢于表現自己,敢于標新立異、大膽嘗試,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