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錦州 121000)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是我國的中長期戰略決策,也是目前中國最高的國家級頂層戰略。
《國際貿易實務》是商務英語專業核心專業課程之一,是專門研究國際間商品交換具體過程的學科,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的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它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國際金融、國際運輸與保險等學科的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運用。國際貿易具有涉外性、復雜性、風險性、國際線,以及線長面廣等特殊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交往過程中,由于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政策、貿易習慣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國際經濟貿易環境更為復雜。為了適應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提高國家的對外貿易經濟發展速度,各大高職院校不僅應注意培養學生國際貿易的相關知識和經驗,更應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
在當前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傳統《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需要,教學內容已顯不足,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存在上手慢、動手能力差、知識脫節等問題。因此,完善商務英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以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創新現有教學模式、改革陳舊評價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第一,鼓勵教師走出去,培養雙師型人才。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往往有著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卻比較欠缺實踐經驗,有的教師甚至只見過各種表單的樣表,連真實的表單都沒有接觸過,講起課來通常是紙上談兵,照本宣科,這種從書本到書本的授課方式難以滿足學生今后工作中的實際需要。因此,高職院校應多多制造機會,積極鼓勵教師打開大門走出去,到企業中去,到實踐中去,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積累知識和經驗,學習優秀案例和先進技術,再回到學校傳授給學生。學校也可以從企業聘請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員工代表來學校客串上課或做講座,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最前沿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
第二,引進信息化教學軟件,創建仿真工作情景。在現有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學生往往存在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現狀,在畢業后依然無法勝任相關工作。在當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緊跟時代步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著力引進信息化教學軟件、實訓平臺、以及相關操作系統,使學生在高度仿真的工作情境中學會知識,掌握技能。例如,單證實訓平臺可以幫助學生熟悉填單制表的注意事項,國際貿易業務模擬實訓平臺可以幫助學生演練跨國交易的完整業務流程,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軟件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國際法律、法規、慣例,以及經典案例。
第三,深化校企合作,推進頂崗實習。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既具有一般的通性,同時也具有其特殊性。高職院校旨在培養實用性強、技術過硬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其畢業生的工作場所通常是在第一線。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大力度、千方百計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幫助學生在畢業后順利適應工作崗位。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僅憑書本知識和模擬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應主動敞開校門,推進校企合作,為學生爭取更多頂崗實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實習期間就在接觸到真正的工作環境,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提高工作實踐能力,又有利于學生了解本職工作,在擇業時做出明智的選擇。
第四,提升學生英語水平,推進雙語教學。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通常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的英語基礎甚至十分薄弱。而在國際貿易中,不論是交流談判,還是單證填寫,英語都是基本語言。因此,高職院校在加大力度推進《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且是聽說讀寫譯的全面提升。在適當的時間節點,抓住契機,推進雙語教學,使學生在國際貿易水平和英語水平兩方面同時進步,雙管齊下。
第五,改變單一、傳統的考核方式。在目前的國際貿易相關課程教學中,期末考核方式往往以教師出題,學生答卷為主。為了應對這樣的考核方式,學生通常會抱著書本和筆記,死記硬背概念、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學生雖然看似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但是恰巧忽略的是他們最為需要的動手能力。因此,教師應嘗試改變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重視過程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加大對學生日常課堂上實踐情況的考評力度,比如,將一次完整的國際貿易流程分解開來,逐層打分。考核方式的變革必然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改變學生學習的傾向性。
依托我國"一帶一路"這一最高戰略部署,以信息化網絡實訓平臺系統為基礎,有效推進《國際貿易實務》這一專業核心課程的改革,是徹底扭轉本課程現存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與課業考評體系、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處理國際貿易業務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復合人才的關鍵所在。我們應全面把握市場發展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標準,不斷調整和改革教學內容,創新和優化教學形式,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充分把握“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所帶來的就業機會,努力實現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