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縣保灘鎮供電所,江蘇 淮安 223400)
降低低壓配網線損率既是硬性技術的改革,也可以有效提高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有必要采取各方面措施來降低配壓線損率。從供電企業本身做起,選擇適用于本地電網的技術措施,解決本地電網的實際需要,同時也要加強企業管理,從人員著手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合理的電能損失,來實現降低低壓配電網線損率的目的。通過對線損問題的有效管理,就能夠保證我國電力工程的有效發展,不僅能夠有效實現電能的節省,同時還實現了對成本投入的有效降低,因此,供電企業就需要加強對線損的管理工作。
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的線損是指在電力輸送工程中的一種線路耗損形式,會造成電力資源的浪費,降低電力行業的經濟效益,也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造成配電線耗損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技術方面的因素。在技術方面,在一般的電路中,會存在電阻力,電流要想通過電路輸送至目的地,必須克服電阻,在此過程中,部分電力會轉化成熱能耗散;其次,在交流電流過設備時,會產生磁場,形成阻力,耗損部分電力。技術方面的電力耗損是不可抗的,難以克服的。但是相對于管理方面帶來的損失,技術造成的耗損較少。因此,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線損的關注重點還是在管理方面。
配電及用電工程的運行中,通常會發生損耗現象,需要相關人員進行有效管理。線損出現的原因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第一,電纜存在電阻作用。導線在對電能進行傳導時,由于自身存在相應的電阻,導致傳輸電量的過程中會形成熱量,進而出現電能損耗的現象。第二,受電磁場作用的影響,導致負載做功。例如,在變壓器運行期間會形成交變磁場,所以必然會產生電力損耗。需注意,該環節所產生的損耗與電流無關,主要受電網電壓等級的影響。第三,由于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而產生損耗,其屬于不明損耗,無法對其進行衡量、量化。例如,用戶存在竊電行為、電能表故障行為等。
為了能夠實現對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損管理的目的,需要電力企業重視電纜材料的選擇。建設方在構建配電工程的過程中,應該實現對導線的合理選擇,并將其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結合國家出臺的相關標準、規范,選擇質量佳、性能好的導線。通過此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統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并減少電能的損失。如果導線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那么其相對應的壽命也會較長,同時抗腐蝕性良好,進而可以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避免在電力傳輸的過程中發生短路問題。良好的導線可強化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線損管理的效果,減少電能的損耗,增強電力傳輸的穩定性。
電力企業要提高線損管理工作的效率,就一定要不斷完善管理制度,這是基礎所在。可以建立專門的管理小組負責,要有明確的工作劃分。還可以采取互相監督的模式提升積極性,采用有功當獎、有過必罰的機制進行管理。可以采用專人進行積極培訓,這便于更好的進行管理,保證整個系統的實際工作效率。同時,可以加大信息設備的利用,保證工作質量。例如將計運行線路監控以及線路圖儲存起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再根據計算機得到的線路情況對數據進行統計,不斷地優化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管理不當而產生的線損。
在管理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的過程中,要對線路、設備運行的經濟是否合理進行深思熟慮,在能夠確保線路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的前提下,對投資和線路損耗之間所存在的關系進行科學的運算,以此對整體的線路布局以及設備選型都進行優化,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線路損耗,使得發生技術線損的概率得到明顯的降低。所以在進行輸配電和用電工程時,不單單需要對線路設備的升級改造整治工作進行進一步的加強,讓降損目標得到有效的達成,還需要將重心放在規劃和建設輸配電網中,對線路布局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分配時需要按照負荷性質結構與分布情況,以此來確保其合理性,同時還需要對負荷接帶進行適當的調整,對輸配電設備負荷率進行科學的優化。在負荷中心中配備變電站,并讓高壓線路能夠進入到負荷中心的深處,使得配電線路的供電半徑得到有效的縮短,讓“密布點、小容量、線路半徑短”這個目標得到良好的達成。采取有效措施來升壓改造線路中負荷比較重的配電網,讓配電網供電能力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從而讓電流得到減小,進而實現降低線損的目的。
電力企業必須逐步提升認識,樹立起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破除陳舊的觀念,向信息化管理建設前進,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利用精確的數據合理布局未來電力網絡,重視基礎電力設備的質量提升,使輸配電及用電過程中的線損問題得到有效的控制,節約資源,促進電力企業積極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