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習文 韓大釗
(山東省濟寧市育才中學,山東 濟寧 272000)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是新世紀的時代優勢,教育界也在積極開發互聯網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價值,多媒體設備及網上學習平臺的建設等都是其中有益的嘗試。而信息技術能夠以較立體多維、具象化的形式為學生呈現知識內容,學生能夠通過此種方式深化對數學的認識與理解。信息技術引入高中數學課堂是對傳統教育困境的突破,其不僅響應了我國教育改革的時代號召,而且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伴隨信息技術出現并成長起來的新型教學方法出現在教育領域的時間相對較短,一部分年級較大的教師沒有充分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方式,以至于目前還未能有效將其用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其次,大部分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固守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一旦將本就抽象的數學知識囿于說教型教育模式下,學生便逐漸會產生畏難情緒與抵觸心理,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最終導致教學品質收效甚微;最后,就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狀況而言,教師并不注重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仍處于碎片化階段。
其一,信息技術在課堂實踐的應用是對傳統教學理念的突破,使學生能夠切身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與重要性,由此極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致;其二,信息技術這種突破時空限制的教學手段既使學生全方位了解數學學科的發展歷程與關鍵環節,又可以極大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并增強其知識儲備;最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全新的知識記錄與傳播方式,為學生提供了穩定的知識學習與回顧平臺,學生能夠通過此種方式不斷夯實數學知識基礎最終提升其邏輯思維與數學整體素養。
知識預習作為學習過程中的開端與主要環節,其對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知識具有關鍵作用。如今高中數學教師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時代優勢,將其充分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如創建課程知識預習的網絡平臺。具體實踐而言,教師可以在線上平臺設置預習的時長、內容與相應的問題,只有學生登錄此平臺且進行了規定的最短時長的內容預習,且正確回答了相關問題才達到了完成標準。通過諸如此類的方式督促學生真正開展了知識預習,加之此種線上生動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學生課本閱讀沒有的樂趣,能夠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致進而引導其形成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教師則能夠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融入課堂實踐中,以生動直觀的形式有效消解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難度,使其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邏輯和過程,能夠極大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并激勵其主動探究自身的興趣所在。具體而言,教師能夠通過各種圖片、視頻等方式生動直觀地向學生講解知識要素,使學生在更加立體多維的空間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譬如,在講解《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一節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向學生展示其喜歡的物品的三視立體圖,通過此種方式建立其空間概念與認知,并借助繪制長方體、正方體等圖形三視圖的網絡視頻,使學生直觀理解主視圖、俯視圖及左視圖的概念。
與課程預習一樣,課后復習是學生消化和鞏固知識的重要步驟,也是數學學習中化解難度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錄制微課程,即將課堂授課內容以視頻形式呈現,并將其上傳至師生共享的網絡平臺。微課能夠為學生回顧課堂教學內容、澄清自身在課堂中出現的疑問、深化理解課程知識提供便利手段,且生動直觀的視頻形式也極大激發學生自主復習的積極性。為確保學生真正理解了知識內容,教師可以要求家長為其錄制獨立完成課后作業的視頻,并上傳至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的微信等即時交流平臺上,以實現家校一體促進學生進步。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的廣泛應用極大推動了我國教育改革,它為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提供了便利的技術手段,為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搭建了廣闊的網絡平臺,因此,包括高中數學在內的各學科教師應積極探尋信息技術手段與教學實踐的可行性路徑,以切實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