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河北省文安縣史各莊南町中心校,河北 文安 065800)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數學具有抽象性、工具性、思維性、實踐性強的學科特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探究,因此數學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對于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數學活動符合數學思維性和實踐性的學科特征,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方式。
(一)數學活動能夠幫助小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數學概念極為抽象,這對于抽象思維發展尚不完善的小學生而言難度很大。如果僅僅依靠數學課堂上教師的講授和板書的展示,小學生往往難以做到完整透徹的理解。通過數學活動,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生活化,讓小學生在有趣的行為活動中,運用數學概念,進而使數學概念入腦入心。如小學低年級的加減乘除運算,很多小學生口訣背誦十分流利,但一做習題便錯誤頻出,這主要是由于他們對加減乘除運算的意義理解不深造成的。這時采用數學活動,把運算概念融入到一個模擬購物的實踐活動之中,小學生通過買賣,主動進行運算思考,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對運算概念的理解。
(二)數學活動加深了小學生對數學實用性的認知。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科。但目前小學數學過于注重課堂知識的灌輸,導致小學生答計算題的能力很強,但缺乏運用數學的實際能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遇到綜合性的應用題時,很多小學生看不懂題目要求,無法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運用,解題思路十分混亂。通過數學活動,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環境,促使他們構建起數學知識系統框架,提升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數學活動促進了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首先,數學活動大多是以集體形式開展,在活動中需要學生相互探討、相互合作,對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協作能力是有效的鍛煉;其次,數學活動大多具有任務性和比拼性,需要學生在短時間內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辦法,這對于提升他們思維的敏捷性,以及應變能力十分有益;再次,數學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實踐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需要他們進行發散思維,將所學數學知識靈活加以運用,從而促進了他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一)理念較為保守。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從理念上對數學活動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充分,習慣于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或者由于課時限制,開展數學活動較少。
(二)形式較為單一。有的教師能夠認識到數學活動的重要性,但開展形式上較為單一,大多是布置一下任務,由學生分組討論完成。單一的形式無法激發學生對參加數學活動的興趣,而且在活動中學生所受到的鍛煉不夠全面,數學活動的實效性不能完全發揮出來。
(三)與實際需要脫節。有的教師在數學活動的設計上隨意性較大,僅僅是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的內容上與教學實際需要相脫節,活動的形式上與小學生的實際特點相脫節,致使學生在活動中無所適從,活動后沒有具體的收獲。
(一)活動設計要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出發點。數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取得實效的前提是學生有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學生對數學活動沒有強烈的心理動機,那么在活動中他們就會應付了事,達不到開展數學活動的目的。因此,在設計數學活動時,一定要將學生視為活動的主體,準確找到他們的興趣點和興奮點,力求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情感體驗,從主觀上產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愿望,進而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交流,只有這樣活動才取得預定的效果。
(二)活動要關注到學生的自主性發揮。數學活動是一個需要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與課堂教學不同,數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不應該是教與學的關系,而是平等的合作關系。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將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保證活動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少對學生的約束,讓學生親身參與、有效實踐,真正發揮出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來。但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并不代表教師可以撒手不管,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活動的方式方法進行及時指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及時啟發,確保活動的高效;另一方面,教師要管控好活動的秩序,讓活動的開展活而不亂,避免出現由于小學生的過度興奮而場面失控的情況。
(三)做好活動的總結與反思。數學活動結束后,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對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如討論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交流活動方式的改進等,以此來鞏固活動成果,并為今后活動的改進發展提供依據。而且,通過對數學活動的總結反思,學生又再一次產生思考,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歸納活動中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明晰今后學習的努力方向。可以說,總結與反思是數學活動的延續,是數學活動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提升數學活動的實效性,成為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實踐中需要教師提高對數學活動的重視,及時更新理念,創新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