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祎帆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經濟時代的發展,“高級藍領”已逐步成為社會各個行業的新鮮血液,由此也推動了高職高專教育的蓬勃發展。然而,當前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一直欠佳,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為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不強,未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就是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做到因材施教。學生與教師雙方存在的問題使得學生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足夠興趣,英語總體水平不高。在此種情況下,教師應大力開展特色英語教學,全面提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效果。
隨著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數量與規模上取得的進步與發展,如何將高職高專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特點,指出特色英語教學應當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將特色貫穿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英語學習氛圍。
為讓學生對英語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上好第一堂英語課意義重大。通常情況下,教師在上第一堂英語課時,以平鋪直敘為主,就課程概況、重要性、教學紀律等進行簡單介紹。然而此種授課方式不適合高職高專學生,主要原因為高職高專學生剛進入大學,對一切存在陌生感,有的學生還受到高考失利的影響,對高職高專學院持有一定的懷疑;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對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與興趣;還有的學生一直排斥英語等。考慮到這些情況,教師應當充分上好第一堂特色英語課。首先,教師應微笑對待學生,給學生留下和藹可親的形象,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其次,用流利的英語向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并對其介紹大學英語的魅力;第三,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對英語的認識及其作用;第四,讓學生發表自己對如何開展英語教學的看法。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大學的英語學習便是擺脫過去沉重的語法教學,一種主人翁的姿態對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進行審視。同時,學生體會到所有人共同進步為大學英語學習的目標,使其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為將來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活躍課堂氣氛,可將社會當前熱點與課堂進行緊密的集合,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課前幾分鐘,教師可讓學生閱讀生活趣聞、英語新聞等英語報告,并讓學生應英語撰寫系部、學院等新聞,并在全班進行播報;讓學生用英語對班上某個同學的服裝變化進行描述,并讓其他同學猜測等,通過開展這些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學習英語,并積極參與其中。由于開展具有現實特色的英語教學,學生能積極主動搜集相關的英語素材,也能關注校園、社會大事,不但使得傳統刻板的英語課堂變得動感,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及綜合素養。
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屬于異地求學,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思鄉情結,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充分利用“homesickness”在班級中創設一個家庭的氛圍。為做到這一點,英語教師應從日常教學中做起,每一節課前與學生輕松問候,并用平易近人的話語導入課堂教學;在教學與提問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與支持,鼓勵其將英語課堂看作一次家庭會議,從而克服不敢開口的困難,使每個學生均能平等參與其中,主動發言;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與表揚,并讓其將自身成功的經驗介紹給其他學生。
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雖然屬于兩個具有不同身份的群體,然而在知識面前,均為平等的主體。因此,英語教師可讓師生共同參與,從而使得英語課堂成為和諧、平等、民主、友好、開放,充滿活力的知識園地。例如在講授《新視野英語教程》中“HappyNewYear”這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就中國與西方在過年上存在的差異進行思考,在課文中設置一定的懸念與疑問,讓學生融入課文的情境當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智慧,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解答疑惑。學生于是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全面調動了英語課堂氣氛。然后,教師與學生展開互動,并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編排相關的英文話劇,學生的想法同時也會對教師的教學產生一定的啟發,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開展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以愛心、耐心、細心去消除師生之間距離,以平等、開放的心態組織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應用多種教學技巧,將專業特色、現實特色、家庭特色以及參與特色貫穿整個英語教學過程,從而促進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