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奉節縣委黨校,重慶 奉節 404600)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不斷提升旅游在扶貧中的作用,把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讓美麗鄉村成為吸引城里人休閑度假和留住農村人在家創業的必然選擇,讓鄉村旅游成為農村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
奉節縣位于三峽庫區腹心,屬典型山地地貌,耕地少林地多。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垂直山地氣候明顯,因此旅游資源和農產品種類都十分豐富,為發展鄉村旅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目前,全縣發展農家樂539 家,鄉村旅游點18 處,農業觀光采摘園23 處,休閑農莊45 家,特色民宿2 家,總床位數6300 張,餐位數5300 個,鄉村旅游直接從業人員11000 余人。2018 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535 萬人次,同比增長35.4%,鄉村旅游收入19.8 億元,同比增長32.7%。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引導貧困人口就業,有效促進貧困戶增收、農民增產和農業增效,全力助推我縣脫貧攻堅工作。
近年來鄉村交通有所改善,但與全面配套旅游發展還有很大差距,一是發展不均衡,二是道路等級低,三是配套設施功能不全,四是管護養護有待提高。“廁所革命”已過去三年,我縣已建旅游廁所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景區,鄉村旅游廁所嚴重不足。與成熟景區相比,鄉村旅游通信設備不配套,缺少游客服務站點和停車場,這些基礎設施的欠賬不僅影響鄉村旅游服務質量,還影響鄉村旅游開發進程,最終影響農村四十多萬常住人口奔小康。
鄉村旅游投資大收益慢,它雖然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好手段,但受自身能力,淡旺季,經營風險等因素影響,沒有相應的政策保障,很難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當前缺少精準獎扶措施、“三變”改革、產權轉移、融資信貸等具體配套改革政策讓鄉村旅游發展舉步維艱。
目前奉節縣鄉村旅游開發深度不夠,農家樂、鄉村飯店占全縣鄉村旅游的80%以上,旅游以就餐、釣魚和打牌為主,大都停留在“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層面上。普遍存在產品粗糙,內容單一,項目雷同,經營粗放,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場定位低,特色不鮮明等問題。
鄉村旅游業主大多是在自然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多數經營者是農民,缺乏長遠發展意識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缺少專業培訓,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較差,影響鄉村旅游經營管理水平。
搶抓西部大開發和重慶三年交通行動計劃的機遇,高標準規劃建設全縣路網,規劃建設南北岸高速路和快捷道,讓全縣旅游景點都成為以縣城為中心的“1小時鄉村旅游圈”。提升部分道路等級,打通到景區的“最后一公里”。借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的機會,全面落實農村“三改”,合理布局全縣旅游廁所。整合涉農資金和部門專項資金,加快完善其它旅游要素配套設施。
一是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持力度,安排一定比例扶貧資金,農業和林業等資金用于鄉村旅游建設;二是對重點鄉村旅游示范戶的客房、浴室、廚房、廁所等設施實行改造補助;三是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盤活旅游資源,組建旅游合作社、旅游公司等多種共贏模式的經營主體,吸納農戶通過入股、租賃、流轉等方式實現增值,推動農民從拿租金,分股金,掙薪金,實現脫貧致富。出臺有針對性的融資政策和信貸措施,開發鄉村旅游扶貧金融產品,支持鄉村旅游發展。
按照“高起點、特色化、可落地”原則高標準規劃鄉村旅游產品,逐漸讓農家樂變民宿,采摘園變田園綜合體。依托我縣良好的自然生態,田園風光等特色旅游資源,注重差異發展,打造一村一品,風格各具的鄉村旅游點,打造不同季節、不同時段的鄉村旅游項目,推進鄉村旅游“個十百千萬工程”。一是以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范圍為基礎,創建以興隆鎮為核心的“九天龍鳳”全域旅游示范片。打造高山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高山避暑養生基地、鄉村旅游創客小鎮、農業生態觀光體驗園等項目,豐富旅游產品;二是結合現有鄉村旅游發展情況,提升甲高鎮油菜花觀光園、新民鎮龍匯頭花海觀光園等鄉村旅游示范點,把永樂鎮白龍村、白帝鎮八陣村等十一個示范村建成鄉村旅游示范村。三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農家產品、農村風俗、農事活動等,在全縣范圍內提檔發展100 個鄉村旅游示范戶。
一是組建專家智囊團,“借腦引智”,有計劃培養和留住本土高端旅游人才;二是在縣職教中心常年開設旅游職業教育專業,培養一批鄉村旅游管理人才和專業隊伍;三是整合旅游、農業、人社、扶貧等資源,對鄉村旅游經營戶、鄉村旅游帶頭人和鄉村旅游干部開展鄉村旅游項目開發、管理、促銷等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從業者在經營服務、食品衛生安全、接待禮儀、餐飲和客房服務、鄉土文化講解等方面的素質和技能,提高規范化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