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川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微時代”背景下誕生了很多自媒體平臺和社交軟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載體是微信,微信的交流和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可以實現雙向交流,并且具備了以社交為基礎的多種功能,個性化設計更能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其信息傳播形式有文字、語音、視頻等等,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實現信息輻射。
在古代人們的信息比較閉塞,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信息傳遞依靠的是驛站,導致信息在傳遞上有一定的延時性。但是在“微時代”背景下,自媒體平臺只需依靠互聯網就可以實現信息實時分享和傳遞,在事件爆發一分鐘內就可以將信息傳遞到有網絡的地方,并且傳播數據呈幾何級增長,微信的傳播速度可以在五分鐘內傳播到千里之外,這也被人們稱為信息大爆炸。
“微時代”背景下,微信等已經成為了人們常用的工作工具和社交工具,它有非常強的實效性和便捷性,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應用最廣。但是調查發現,極小部分院校并沒有合理的利用這類自媒體平臺,反而依舊是通過開會、張貼公告這類滯后的信息處理模式,落后的體制不僅不能及時解決工作問題、傳遞信息,甚至讓部分學生對學校的工作產生了厭惡和無所謂的心態。
不得不說“微時代”對學生管理工作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和影響,比如很多院校有自己的在線學習平臺進行學生學業管理,還有部分學校都注冊了微信公眾號、抖音官方賬號、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等,這些平臺都成為了他們宣傳的基本途徑。有的高職院校在公眾號中分享每日招聘,為畢業生就業拓展渠道,這樣一來畢業生所掌握的就業信息就會越來越多,也會更加及時。除此之外,“微時代”還影響了學生的日常生活,比如吃飯、購物、充值飯卡、繳納水電費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大大減輕了后勤部門的工作負擔。
在“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順勢而為建立微體系平臺,在為體系平臺中首先應該展示的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和教學特色,根據自身實際需求打造出創新型學生管理系統。[1]比如可以創辦校園官方公眾號,在公眾號中及時推送校園信息和招聘信息,或者是推行校園APP,讓學生一機在手解決所有校園問題,比如可以用校園APP充值飯卡、水電卡,還可以查看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學期課程表。這樣一來學生也不需要再定時定點排隊操作,后勤部門也減輕了工作量,只需要對平臺數據進行核對整理即可。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微隊伍建設,引入信息技術人才,定期開展微體系培訓,有效提高學校學生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和自媒體管理能力。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最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保證學生順利就業,在工作中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合理應用和展示。因此,在“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人員應該為學生創造綠色的上網環境,將網絡轉變為學生教育的重要陣地,也使其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點。在實際操作中,管理人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立學校網站、學習平臺、生活平臺,并定期進行更新和維護,提升學生的上網體驗,為學生創造便捷的網絡環境。另外,網絡信息比較多,且有一定的良莠不齊現象,學生在瀏覽時難免會看到一些負面信息,由此會對學生產生某種程度上的不良影響。高職院校有義務凈化網絡環境,加強監管,在技術上健康,嚴格保證學生正確的網絡行為。
“微時代”背景下,學校應該創新管理工作,摒棄傳統面對面式報告、開會等模式,利用高效率、高效性的網絡交流實現在線管理。比如考勤可以通過釘釘打卡來實現,避免了傳統點名的耗時耗力,而且可以提前在課堂上完成,這樣可以有效利用上課時間展開教學。在宿舍違規記錄方面,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展示出來,或者是將衛生寢室公布在公眾號上實現學生激勵。再比如也可以將每學年的三好學生、優秀班級進行展示,通過激勵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提高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在信息傳達方面,可以通過微信通知,改變傳統書面傳達和電話傳達方式。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各大高職院校都是通過在線教學平臺進行授課,學校通知也是通過在線平臺傳遞,對于管理人員來說大大降低了工作量,也有一定的便利性。
對于教育事業來說,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對于高職生來說,在微時代的到來給他們創造了更加便捷、更加新穎的學習平臺,也為他們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創造了進步的空間。所以,高職院校在教育學生和管理工作中,應該利用互聯網的時代性和快捷性,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空間和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達到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管理人員要懂得抓住時代機遇,運用技巧面對挑戰,主動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時刻學習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將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