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
(蘇州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江蘇 蘇州 215011)
2017年底,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課程的育人作用。
當前,全國各地高校紛紛進行“課程思政”的建設與探索,力圖實現專業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育人的有機統一,充分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提高教育實效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建類專業的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基礎課程,實驗教學通過水泥、混凝土、鋼筋、瀝青等實驗使學生掌握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實驗方法和合格性評定準則,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種類繁多,涉及知識面廣,記憶內容較多,大部分知識點相關性不大,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多為常見材料,新穎性不夠,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同時,試件養護時間長,限于實驗條件、組織管理等因素,部分實驗學生無法全程參與體驗。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驗指導教師是關鍵。高校應積極強化實驗指導教師的育人意識,加強其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組織開展交流培訓活動,鼓勵支持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合作教學,共同開展全方位育人教育模式。
專業實驗實踐課程體系,要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在實驗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讓其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創新精神和創造意識。創新教學模式,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指導教師在實驗前讓學生自行進行團隊分工,讓學生參與實驗材料的準備,培養他們團結寫作和認真負責的精神;在實驗過程中,講清楚實驗細節和容易出現的問題,并讓學生如實記錄實驗數據,培養他們嚴謹客觀的工匠精神;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參與到實驗儀器及衛生整理,培養學生做事有始有終的品質和施工安全意識。
我國于2016年加入華盛頓協議,成為正式締約成員,這是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工程建設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眾多建筑建設單位必然要走出國門,為他國做工程項目,就必須要對標國際工程標準。需要培養學生具有工匠精神和工程倫理,在工程實踐中熟知并恪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堅決履行義務。以《土木工程材料》實驗中的鋼材實驗為例,實驗指導教師可以結合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介紹鋼材在基建方面的應用和上一代土建人嚴謹的工程倫理意識,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實驗儀器的新進與否是衡量實驗室水平的要中因素之一,也是教學質量能否緊跟行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高校實驗指導教師應關注行業動態,及時了解實驗儀器的更新,引導學生參與設備更新改造,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驗原理,使學生真正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針對目前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課時不足的問題,可全方位開放實驗室,如混凝土養護等耗時時間長的實驗,可以讓學生課后自行開展,使學生真正完成整個實驗的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
新型的建筑工程材料將有助于工程成本控制,提升工程質量,造就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是全球已建最長跨海大橋,是我國的一張亮麗名片。在其建設過程中,為使橋體更牢固,港珠澳大橋所采用的高性能繩索是目前世界上強質比最高的纖維,創造了世界記錄。大橋順利建成通車,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國風范,引領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增強了學生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感召同學們認真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
人才培養質量是課程思政建設評價的第一標準,建立科學課程思政建設考評體系。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教學成效作為教師考評獎勵提拔重要標準,加大對課程思政建設優秀成果的支持力度。教育部門加強政策協調配套,積極推廣課程思政建設先進經驗和做法,全面形成廣泛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統籌高校教育改革資金,保障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增加了價值內涵和導向,仍需結合專業特點,不斷實踐與探索課程思政元素,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專業實踐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協調,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真正實現以課程思政建設引領全方位育人,完成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