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夢怡
(南昌航空大學附屬小學紅谷灘分校,江西 南昌 330038)
當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并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思維,讓學生從小擁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另外,為了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還要合理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主體的地位上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接下來,筆者將朝著科學、合理、正確的方向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學策略:
對小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創造性培養是培養小學生思維的最高標準,創造性的學生思維可以幫助學生透過多種思維角度和多種思維方式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或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并在通過不斷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無限訓練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學習成長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反之,這樣一套極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也會在暴露問題、查漏補缺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自身學習效率的提高,最終實現對學生自身創造性思維的培養[1]。
除了上述所說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想象性思維能力也是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小學生想象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拓展小學生的學習內容和視野范圍,從而帶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學習體驗,并且學生還能在掌握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這樣學生在今后的閱讀學習過程中,就能更好地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寫作學習過程中,更高效、便利的運用妙言錦句,從而創造極富語言魅力的文章[2]。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部分知識點,其實是對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所以若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那么學生就可以依靠日常生活的經驗來理解課文,與此同時,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得到訓練。從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據可依,同時又能利用不斷豐富的生活經驗理解課文形成的過程和作者的寫作思路,最終通過兩者不斷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和生活體驗的過程中培養出自身的學習思維[3]。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合理的將本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根據本節課所講的內容向學生拋出一些典型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內合作式的溝通和交流分析這些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基于此,老師在分組的時候要講求一定的方式方法,比如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在合作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就能夠下意識的發現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從而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除此之外,小組內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也有很大的幫助,當小組內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運用到每一篇語文課文中時,學生可以根據課文的題材和結構,結合小組內其他同學的學習方式,創新自己的學習思維模式[4]。
語言組織教學和語言思維教學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不斷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使用語言創作出更好的文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在掌握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思維能力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創作文章,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學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探究提高學生學習思維的高效教學方法。比如,在校內開展語言文字學習情境講座,讓學生在觀看動畫故事的過程中積累下自身的語言文字知識儲備,從而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語文知識基礎和科學思維能力。當然,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不止這一種途徑,這只是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提出的一條教學改革建議,只要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任何教學方法都值得我們為之一試。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小學生原有的語文思維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通過語言訓練教學來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其次便是將教材內容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最后是通過小組合作教學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當然,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討了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學策略,實際上如果從不同角度出發探討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學策略,以及考慮到不同學科、不同教學階段或年級的差異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學策略并不僅限于以上幾個方面,教學策略是一門綜合性的工作,它涉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育改革理念等多個因素,這些都是教學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和分支,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甚至在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教學思維的教學策略仍有待于我們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做出進一步的探討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