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浩
(武漢文理學院政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345)
組織領導力是指在領導活動過程中為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依托組織成員相互關系而施加影響,各構成要素相互依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量。它不僅能夠推進組織創新與隊伍建設,增強成員工作的環境敏感性和適應性,還能夠回應內部多元化的發展需求,從而獲取整體競爭優勢并實現組織績效。
從組織領導力的結構功能、運行機理來以及作用過程來看,組織領導力缺失會嚴重影響組織成員的組織認同感構建、組織成員的個人價值實現以及組織權力的運行等諸多不被人所直接感觀的隱形危害。
(一)組織管理效益虛化。在一個組織中,領導肩負著引領整個組織走向的使命。組織領導力的發揮是“為實現領導者自己及其追隨者的共同目標,而通過榜樣作用激勵某個群體的過程。”可以說,有什么樣的領導就有什么樣的組織文化,舉什么旗幟就會聚集什么樣兵。從實踐上來講,組織領導力是否高效,具體體現在其目標與方向是否正確、是否獲得追隨者的擁護。在一個領導力缺失的組織里,組織成員是無法從組織中找到足夠支撐自己奮斗的共同目標、實現自我和團隊共同價值的理由,系統內部資源不能得到優化組織,難以形成科學合理的內部結構,各種復雜的關系和矛盾也難以協調和處理,系統內部雜亂無章,吹各號,各唱各調,政出多門,工作撞車,必然會導致組織因人心渙散而無法維系,“效益虛化”也就在所難免。
(二)組織建設水平沙化。組織建設水平是關乎組織自我運行和配置組織資源的能力,是組織生命的具體體現。無數歷史實踐已經證明,對于任何一個組織來說,組織建設好壞都是關系其存在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一方面,組織必須健全是基礎,如果組織不健全,成員找不到組織,組織不關照成員,組織就沒有凝聚力戰斗力執行力。另一方面,組織發揮作用,不是看組織了多少次會議,開展了多少次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提升組織效率,將組織資源轉化為推動發展資源、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發展優勢、組織活力轉化為推動發展活力。如果沒有這樣的轉化或者轉化的不夠徹底,在運行過程中,組織領導形式化、統籌協調一般化、制度落實隨意化,必然導致組織建設水平沙化問題。
(三)組織成員能力弱化。領導力是正影響力,它反映了領導者與追隨者之間具有影響性的相互關系。“領導力的衡量標準是由被領導者自愿投入事業的人數多少、力量大小決定的。”可以說,領導力是一種喚起民眾的力量,領導力的大小,就是看喚起的那種力量的大小,看這種力量帶來了什么樣的社會效應。組織領導力的缺失,不僅是領導者或領導群體自身素質及品格不高的具體體現,還會造成組織及組織成員的能力弱化,領導者或領導集體既不能有效引導發揮自身的指揮效能,又不能依靠團隊、依靠組織擴大自己的影響,組織的目標也能以實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也就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四)組織功能發揮褪化。對組織,大家的共識就是有著共同目標的人群集合體,是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標準調解予盾,處理問題,通過分工,取長補短,進而取得比個體所能取得的效果之和大得多的整體效應。“組織領導力的強弱則直接體現于工作團隊在建立規則、遵守規則、發展規則上的行動自覺,體現于工作團隊在規則框架下實現工作目標的主觀能動性和自由度的充分發揮。”組織領導力的缺失,勢必規則失效,進而造成責權配置不當、組織成員履職不當,分工協作不力,組織持久有序運轉的機制保障出了問題,“主角”演不好,“配角”不給力,成了各自為政的“獨角戲”,以至于出現1+1<2 甚至1+1 <1 的反效果。
鑒于組織領導力缺失的嚴重危害,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提高對組織領導力建設的重視程度和建設力度,從問題源頭抓起,有針對性的尋求應對之策,確保組織建設堅強有力,組織運轉快捷高效。
(一)塑造共同愿景,激發成員內動力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一個領導力強的組織,必然體現為思想上的合心,行動上的合力和步調上的合拍,最大限度地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提高工作的效益。一是要正確把握組織發展方向。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領導者或領導集體通過科學制定組織發展的戰略目標,完成組織的使命設計來舉旗定向。二是要用共同的組織理想堅定成員信念。組織建設發展過程中,管理控制、任務指標下達和個人努力必不可少。領導者或領導集體要善于用組織的共同理想凝聚組織成員,堅定組織成員信念,以此構建信念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之上的命運共同體。三是要培育組織價值觀。領導者或領導集團要注重組織文化建設,引導成員踐行組織核心價值觀,號召組織內成員加入到團隊奮斗中來,切實把領導者或領導集體的意圖變把組織成員的實際行動,共同推進組織的創新發展。
(二)健全組織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組織結構是整個組織管理系統的“框架”,是組織在職、責、權等方面的動態結構體系,其實質就是為了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而采取的一種分工協作體系。一是要科學設計。圍繞組織目標任務,合理確定組織的職能、層次、部門和職權結構,串點成線,連線成網,確保組織的命令鏈路暢通,領導意志有效抵達基層組織成員,使組織領導獲得可靠保證。二是及時優化調整。組織結構的體系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領導者或領導集體要依據形勢和任務變化,堅持問題導向,動態調整人員結構、管理層級,實現組織結構在職、責、權等要素動態匹配,確保組織資源的高效配置。三是要提升服務質量。及時了解組織成員所思、所想、所困,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組織成員的質量,讓組織成員無后顧之憂,在組織的每一個節點上努力工作,從而達到凝聚集體智慧,確保組織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三)加強骨干建設,凝聚組織力量
組織的骨干力量是組織建設的“四梁八柱”,是各職能部門組織成員的精神領袖,優秀的骨干團隊可以緊緊團結和凝聚組織成員的力量。一是要嚴把選拔關口。努力營造良好選人用人機制,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綜合考慮能力素質、年齡層次、資歷學歷、性格特點等因素,選準配強組織骨干力量。二是要注重培訓。營造學習氛圍,打造學習型組織,通過培訓使骨干力量明確責任、樹好形象、不斷提升能力素質,在組織中切實發揮表率和標桿作用,達到“培訓骨干,帶動一片”組織建設目標。三是建立晉升淘汰機制。加強組織動態業績考評,做到獎懲分明,對于組織中的優秀成員,適時晉升獎勵,滿足其成長進步需求,對于現有骨干力量不作為、難作為等問題,建立淘汰退出機制。有獎有懲,方能激勵組織成員自我設計個人成長路線圖,確保組織始終充滿向上的力量。
(四)強化規則意識,營造良好氛圍
規則意識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思想觀念,是自覺認同并自愿遵守規則的穩定心理狀態”。加強組織領導力建設,必須強化規則意識。一是要充分認識規則意識在實現組織成員的價值追求、提升組織戰斗力、實現組織目標中的重要作用,使領導者或領導集體自身的規則意識培養和整個組織的規則意識塑造統一起來。二是要加強組織成員的思想和心理引導,真正把約束和規范組織成員行為的源動力建立在組織成員對規則的思想認同上,從而形成組織整體內生性的規則意識,建立高效的工作規范和工作秩序。三是要營造內部良好的競爭生態環境。建立組織成員遵守規則狀況監督機制,特別是對違反規則的行為與組織成員的成長進步實行掛勾管理,營造持續的、發展的、自我修正能力強的工作生態,有力推動組織領導力的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