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婷
(臨沂第二十三中學,山東 臨沂 276002)
引言:教育事業從出現以來,一直都是一個需要不斷進步和發展的任務。從古代到現在,從國外到國內,我們能夠在各種各樣的故事,書籍,事跡,包括大教育家等等可以知道發展教育,超前教育是沒有一個穩定的,最終的方式。因為,時代在變化,科技在變化,知識也在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人的接受知識的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影響著教育。核心素養,是基于以德育人的基礎上,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讓學生記住知識,靈活運用。產生心理上的接受和興趣,就是教育的成功。在此,就以初中歷史的教學為例,體現核心素養方式下的優異成效。
在進行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時代背景,涉及人物,相關故事情節以及中心思想等方面,為學生細致而全面的闡述這個知識點。在這一過程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對突發事件以及相關人物之間的聯系進行補充和說明。更要有效的聯系生活,解決實際的問題,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通過對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事件最終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側面的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使學生在心理上能夠理解和接受這個知識點,能夠科學的看待整個的歷史事實。并以此為鑒,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便達到了核心素養這一基本的理念。通過自身的理解充分教學,充分的體驗,充分的吸收。我們就以初中歷史教學中得《抗日戰爭》這一課為例。在對此內容進行教學時,先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抗日戰爭的視頻或者音頻。使學生能夠切身感謝身實地感受到那種緊張的氛圍和悲苦環境,在這種黑暗的環境下,抗日戰士不屈不撓,英勇奮戰。將這種永不放棄的斗爭精神作為切入點,十分自然的開始教學,不會生硬。這一過程也對歷史教師自身的修養以及學生的自身修養都起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升華。在時代背景下對相關人物進行分析,比如對抗日戰爭英雄所做的英雄事跡進行敘述,然后詢問學生對此事件和此人物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從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會學習到相應的民族精神和抗日精神,以及這節課所重要的知識點。前人的犧牲為我們換取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對于這一點教師可以進行反復的教學與說明,并提出問題,與學生在課堂之上進行互動。讓學生能夠在精神和心里做到反復的沉淀,得到與歷史人物心靈的共鳴,產生深刻的記憶。這種狀態,就是對核心素養這種教學方式最深切的體現。而取得到的成果和成效也是極為顯著的。
在學生學習以及身心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諸多的影響因素。其中環境就是最為主要的。而環境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其影響更為重要。當學生的周圍是一個有利于核心素養提升,以及學生自身身心健康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的環境時。那么這樣的環境是十分成功的,對增強學生關于知識點的加深記憶是十分有利的。在這里以初中歷史為例的話,我們可以在教室的后面開設圖書角,放置一些有關于相關教學任務的書籍,讓學生們進行翻閱和查看。在課堂上進行朗讀,對感興趣的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寫作或者繪畫。也可以在歷史課堂上與學生交流,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前提下,進行一堂表演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輔助課堂,表演情景劇。使學生能夠切身實地的,深入感受人物之間的聯系與事件氛圍。這樣的活動氛圍可以使學生對整個的事件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行一個梳理,總結和歸納。學生自身主動去感受整個事件以及人物相關的心理活動。也可以想象,如果是自己,或者以自己的性格去情景代入,在這件事情上自己是該怎樣解決沖突或者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為學生講一些與此相關的歷史小故事或者是起到反面教材作用的歷史小故事,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強烈的對比,反向的深入了解。對比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增強記憶,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一個有效的培養。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到書店以及網站查閱相關的歷史信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有更多的想法的時候,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在課后為學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真意識。營造一個積極的環境,對比于生硬嚴厲的教學環境,是當仁不讓的最佳選擇。
由此可知,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開發以及培養都離不開優異的教學方式。優異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而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也可以更加促進的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這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在目前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情景融合,切身實地的去感受。對教學是起到促進的作用,可以使素質教育落實到地,為教育事業的前進做出又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