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錦潔
(廣西梧州市人民醫院,廣西 梧州 543000)
“和”文化來自儒家思想的貴和思想,主張人際之間和諧、安定,團結,協作,即“人和”。同時和諧不僅是一種對真善美追求的動態平衡,也是組織機構的道德理想境界。因此通過加強醫院“和”文化的建設,以“和”文化的思想規范義務人員行為,更有助于減少醫患關系的糾紛,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從而推動醫院經營實現更好的發展。
“和”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等飽含傳統“和”文化用語仍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在發展方面更是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醫院文化建設方面,通過積極引入“和”文化,更有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提高患者對醫院治療服務的滿意度。在醫院“和”文化的熏陶下,一方面能夠促使醫院內部不同科室人員能夠和睦共處,同舟共濟,在醫療工作開展方面能夠彼此精誠合作,從根本上提升醫院醫療服務水平,達到“家和萬事興”的效果。另一方面,在醫院內部營造良好的“和”文化氛圍,能夠引導醫務工作做到以患者為本,本著以和為貴的心態,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能夠有更充足的耐心,更有助于患者滿意度提升,減少醫患關系糾紛,推動醫院運營實現更好的發展。
所謂的醫院精神文化,具體是指醫院各個科室的工作人員的內心態度、精神支柱。雖然不同的醫院在精神文化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在核心都是無私奉獻,以患者為本。因此在醫院精神文化建設中融入“和”文化,能夠讓醫務工作者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從而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貼心的醫療服務,處處為患者著想,更加注重醫患關系的維護,從而使得醫患關系更加和諧,提高患者滿意度。
醫德形象對于醫院未來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也與醫院員工個人的榮譽感、成就感也有著直接的聯系。一個口碑好、醫德形象高的醫院更容易獲得患者的信任,更易于醫務工作者開展相關工作,反之,將會嚴重阻礙醫療工作的開展,容易滋生各種醫患糾紛問題。因此在醫院文化建設過程中,主要“和”文化建設,才能夠更好地端正醫務人員的工作態度,使其在處理醫患關系時,能夠以“和”文化作為基準,以醫德規范來進行自我約束,從而避免醫患關系破裂,成功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醫務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過程中,不僅要減輕患者身體上的痛苦,還應在精神層面上予以必要的人文關懷。而醫院“和”文化的建立,能夠起到對醫務人員人文關懷思想培育的效果,提高義務人員的同理心,從而在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讓患者在精神上也能夠得到莫大的鼓勵與撫慰,進而更加理解醫務工作人員的辛苦,積極主動的配合義務人員工作,醫患雙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恰好體現了以和為貴的思想,成功實現了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醫院在“和”文化的指導下,首先應做到以患者為中心,不斷優化醫院診療服務流程,讓患者能夠更加方便的接受醫院門診診療服務。其次,還應從醫療服務效率上入手,通過結合實際,加強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比如可以在醫院內部推行專病門診、日間手術等,促使醫院醫療服務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讓每個患者都能夠感受到醫院醫療服務的快捷性與高效性。最后,還應進一步規范醫院診療服務,加強對患者優質護理的管理,保證患者能夠接受更為貼心優質的醫療服務,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
當前醫院在開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應在嚴格遵循《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的基礎上,融入“和”文化思想,豐富醫院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實現醫務工作者良好職業道德精神的培養。從而在日常醫療工作開展過程中,才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給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從而也能夠最大程度提高醫院職工隊伍素質。
一般情況下,患者作為弱勢群體,一旦發生醫患糾紛,無論醫院是否有責任,社會輿論必然會一邊倒向患者。因此為了避免醫患糾紛問題發生,在醫務工作者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本著以和為貴的思想,注重加強與患者溝通與交流,及時發現患者心理、心態的變化,了解患者的真實需求,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對患者以及家屬做好宣講教育,及時進行溝通,減少不必要的糾紛與誤解,提高患者滿意度。與此同時,針對一些特殊的患者群體,比如產婦、兒童以及一些重大慢性病患者,醫院需要建立專門的醫患溝通機制,為其提供針對性較輕的特色醫療服務,加強對這些患者的心理疏導,給予充足的人文關懷,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總結:綜上所述,在醫院文化建設中引入“和”文化,并以“和”文化作為醫院醫務工作者開展醫務服務的重要準繩與指導,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成功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因此需要我們深刻認識到“和”文化的作用,采用有效措施,加強“和”文化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應用,提高患者滿意度,推動醫院經營實現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