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祖瓊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軟件技術專業課和其他專業進行比較,專業性難度比較大,要求學生有著較強的邏輯思維、理解能力。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基于“互聯網+”利用信息化教學,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專業知識、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積極性。課程教學則是基于教學平臺,以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和動畫的形式進行組織,使得學生經過全方位感官接受信息,從而得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軟件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通常是以項目為載體,任務驅動形式進行教學,課程內容主要是打散、重組的,所以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是比較適合非線性的處理,教學內容不是以線性的從易到難的組織方式,而是以有機結合的方式呈現有關信息。
軟件技術專業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下,碰到一系列問題,比如說:學生對于學習的不主動和不積極,而采用“線上+線下”的模式是可以解決此類問題。在互聯網強大支撐下,課程教學能夠盡可能地體現出開放、交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國的高職院校招生方法主要是采用了統招、單招的形式,統招主要是經過全國高考錄取劃線,但是高職院校所錄取的生源通常都是高考分數比較低的學生,單招則是由學校自己組織考試進行錄取的,生源質量比統招來講相對低一些,這部分的學生不僅有應屆高中畢業生,還有職高對口的學生,甚至是有報名高考的社會生源。所以,總體上來講,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源質量是不高的。
高職院校軟件技術的專業教師來源主要是高校畢業和企業引進的方式。在現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中軟件教師直接來自于學校,有很多年輕的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直接到學校就業,這部分的教師有著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不足的特點,在軟件技術專業教學的時候,真正做不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還有部分老師是從企業引進的,這部分的老師在剛進校的時候有著一定優勢,技術也比較前沿,但是這部分有著一定的時效性,因為軟件技術的更新,這些老師缺乏企業進修,技術過時和斷層的現象出現,使得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的勝任能力不夠。
高職院校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完善的實習實訓的條件,軟件開發的大部分課程都是需要大量動手實施操作的,學生的專業技能也在不斷技能訓練中提升。絕大部分的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只能滿足上機的計算機機房,有的學生甚至是連機房配置都不能達到軟件開發要求,其他專業課程課堂實訓實驗平臺更無從談起。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互聯網+師資培養”就成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主流模式,既有國家層面,還有省級層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給軟件技術的專業教師提供很好的學習平臺。
軟件開發專業實訓條件不僅是指機房硬件環境建設,重要在于軟件實訓條件的支撐,特別是實訓平臺的開發或者是引入。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一直都是學校內涵建設核心,若想做好專業建設,還需解決人才培養的問題,軟件技術專業教師大都有企業開發經驗,有能力開發出更符合高職軟件專業教學的實訓平臺,用其豐富的教學資源結合在線實戰環境,以真實的產業案例和崗位需求為人才培養導向,可以有效地支撐軟件技術專業開展課程教學。
在軟件技術專業教學中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優勢,以“雙輪驅動”為主線,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型教學模式,結合使用了“云課堂智慧職教”“超星泛雅”等線上輔助教學平臺,初步構建了“線上+線下”混合型教學模式。在“云課堂智慧職教”上把“課前、課中、課后”與學生的專業學習緊密聯系,使學生在課前完成理論學習,在課中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在課后教師進行答疑解惑學生,從而自主探索,經過近一學期的實踐運用,課堂教學效果明顯示提升
傳統的考核方法主要是以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為主,缺乏對學生動手能力、綜合能力測評,脫離軟件從業者的崗位要求。軟件技術的專業在課程教學的時候都是由團隊完成的,每個團隊要求學生以3-4人組團進行課程項目的實踐操作,在對課程項目團隊考核的時候,也只是記錄有關考核的結果,沒有具體的過程考核,使得團隊成員成績的過于平均化,還有一些同學甚至是渾水摸魚。所以,在對本專業課程特點結合的基礎上,在課程考核的時候,采用線上的過程評價考核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清晰地記錄哥團隊成員的工作和完成的每個任務點,整個任務過程是權責分明的,不僅合理公平的給予學生考核評價,還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給教師教學工作開展提供客觀評判的依據。
總之,為適應市場需求,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應該更好的依托互聯網,在專業隊伍的培養、實訓環境、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革新,進而全面提高軟件技術專業教學的質量,使得促進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為高職院校的“雙一流”專業群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