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懷安縣左衛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6181)
對于如何上好音樂課,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教育學家曾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這種表述明確教師就像工程師一樣用自身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把學生帶入音樂的藝術殿堂。要上好一節音樂課就要掌握以下幾點。
一、導入
要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運用多媒體。網絡信息等現代工業手段,通過影視,畫面,音像等形式,達到感性認識和視聽效果。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好學習的準備。導入要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簡潔性。
二、講授
是教師以語言為載體,向學生傳輸知識信息,表達思想感情、啟迪學生心智,指導學生學習和調控課堂活動的一類教學行為,必須正確認識言語講授,講授精華,要重視對講授內容的選擇,加工與重組,內容要少而精。
三、創作
是在新授的教學內容基礎上,根據教學要求去進行創作,包含二度創作及一度創作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創作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舞蹈構思,節目編導等。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互動
應該是主體我與你之間的對話,在互動之中,課堂成為學習者的精神場,所有的人都在交流,在歡笑,在表演,在思考,在創造。這種師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是能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五、表演、評議
是將學生的創作進行交流匯報,并進行評議、評價,讓一切評價圍繞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宗旨,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總結:好的課堂教學,不僅應當有引人入勝的導入,而且還應當有發人深思、余味無窮的結語,這也成為每堂音樂課的追求,讓學生伴著音樂來,帶著音樂走,用五彩的旋律裝扮孩子們遐想的空間,讓音樂停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音樂欣賞課的實質內容,至少要有“介紹、感受、引導、啟迪”這樣幾個環節吧,那么做好這幾個環節就是音樂欣賞課的重點;以往,音樂欣賞課被認為是“感受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那么通過對音樂作品的介紹培養學生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感受能力情趣應該成為音樂欣賞課的目的。因此,對欣賞的作品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音樂作品至關重要。
因為對音樂感受能力與學生的音樂基礎有關。所以,希望上好音樂欣賞課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營造出互動課堂環境以提高欣賞課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欣賞課還應該以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作為宗旨,要是通過欣賞課不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興趣,那就失敗了;要通過音樂欣賞課讓學生們了解音樂、喜愛音樂、通過學習音樂步入音樂、進而使音樂成為享受音樂的受益者。那么這樣的音樂欣賞課就是成功的。
音樂教學的重點是唱歌教學,那么要注意:
一、明確唱歌教學的三維目標
音樂課重點是唱歌教學,要想成功的完成唱歌教學這一環節,應該突出三個方面:
(一)我們把發展歌曲興趣喜歡唱歌作為共同目標。
(二)情感交流感受表達歌曲的情感,有感情有理解的唱歌。
(三)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感受歌曲的節奏、節拍及識譜發聲等,知識和技能是手段。
二、會唱、唱好歌曲
唱會歌曲,能正確的把歌曲的曲調,節奏,歌詞掌握。唱好歌曲,就是要正確的理解,感受,體驗歌曲的情感,正確表達歌曲的情感風格。創造性的表達歌曲,就是我們常說的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我們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先唱會歌曲再來進行藝術處理。
我們應該在唱歌曲的第一個音的時候就注意它的感情。歌曲的藝術創編要貫穿歌曲的始終,不要一味的根據歌詞去創編,同時還要根據歌曲的旋律來對歌曲進行藝術創編,包括力度,速度,感情。學生每唱一次,老師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從歌曲的力度上,速度上,情感變化上分別進行討論,進行體驗。
三、聽唱和視唱相結合
從聽唱法向視唱法過度,采用整體聽唱和分句聽唱。欣賞范唱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能給孩子一個整體的感受。當學生能完整的唱完一個樂句時再采用視唱法,激發學生對整個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學習興趣。
四、歌詞和曲譜交替進行
在教學過程中,第一段先教歌詞,第二段再要求學生唱歌譜,而且是帶感情的唱歌譜,這樣相互交替進行教學,不但讓學生學會了歌曲,而且又培養了學生的識譜能力。
五、創編與拓展
我們遇到拓展這一環節,大都是創編歌詞,或者是人物的改變,千篇一律。我們為什么不能對歌曲的風格進行創編呢?比如我們這堂課所學的歌曲如果是屬于民歌類,那么我們可以把它改編成號子,讓學生進行討論,來體驗他們的不同之處。
當然這些大家都有他不同的處理方法。我們不尋求不主張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歌曲進行創編或歌曲排練,而是要讓學生主動性地、創造性的對歌曲進行創編處理的嘗試,極力發散學生的個人思維,讓拓展成為學生創造力施展的平臺。
這是我的一點淺薄的看法,懷著關愛的心情,去上好每一堂課,是一個老師應有的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