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師范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高校圖書館的存在可以傳播現代文明,幫助學生和老師進行更好的學習,也可以幫助一些科研人員進行研究。由于高校圖書館尚存在一些管理上的不足,人本管理理念應運而生,人本管理顧名思義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將人本管理理念應用在高校圖書館的管理中可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地位,去更好地管理圖書館的各項事務,可以加強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使圖書館的各項事務都能有序開展,保證了學生和老師的正常學習和工作。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概念。人本管理就是以人為本,把人放在主體地位,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應用人本管理理念就是要把人作為管理中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可以從中體現出對人的尊重和認可,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二)應用人本管理理念的作用。人本管理應用在圖書館的管理當中可以拉近圖書管理人員和讀者的距離,幫助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圖書館的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但是現今大多數高校還沒有應用人本管理理念,導致圖書館管理效率較為低下,并且在一些高校中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僅不與讀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甚至當讀者進行相關內容詢問時,工作人員也表現十分不積極。嚴重時也會發生矛盾和沖突問題。因此將人本管理理念應用到圖書館的管理中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拉近讀者和工作人員的距離,使圖書館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一)建立健全的圖書館管理機制
為了更好地開展圖書館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一個全體工作人員都參與到管理工作當中的管理機制,這個機制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員都為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出一份力,并且在相關事情進行決策時也可以試著讓工作人員參與其中,這樣可以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熱情,增強工作人員的主人翁精神和內心的成就感,也可以讓工作人員得到更好的展示自身聰明才智的機會。同時這個機制要求領導也要把工作人員放到主體地位,對他們足夠尊重和信任。一個好的管理機制是有效開展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前提。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由于圖書館面向廣大讀者,因此圖書館應該以讀者為本,把讀者放在圖書館的主體地位,滿足讀者合理的需求。這就需要在圖書館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給讀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讀者更好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因此學校可以定期給工作人員開展一些講座來讓他們學習到人本管理理念的精髓,以便在接下來的管理當中貫徹人本理念,保證圖書館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可以讓學生和老師更好地學習和工作。
(三)以人為本,圖書館要實現平等服務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總則的第一條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工作是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是公共服務單位,每一個讀者無論其身份是學生、老師、職工,無論其職務、職稱、學歷的高低,也無論其國籍、民族、性別、年齡的差異,都應得到平等的服務、平等的學習和受教育機會。此外,圖書館還要創造一個平等公正的人文環境,圖書館人與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是平等的,在圖書館內部各崗位的工作人員是平等的,圖書館內的各項工作也是平等的。
(四)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內部管理體系
列寧曾說過:“圖書館員是圖書館的靈魂”。廣大圖書館員作為文獻信息的加工整理者和傳遞者,是知識信息與讀者間傳遞的橋梁紐帶,是圖書館內部發展的動力,是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圖書館各項工作的完成,圖書館的和諧發展與繁榮,都必須依靠廣大圖書館員。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充分調動和發揮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提升圖書館自身建設的目的,這是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推動圖書館和諧發展的關鍵。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圖書館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是廣大讀者孜孜追求的美好愿望,特別是高校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斷進取的結果。以人為本建造和諧圖書館對于我們每個圖書館工作者來說,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和諧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職能,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靜態服務”為“動態服務”,這樣才能激發廣大讀者學習的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意志,營造和諧圖書館良好的人文環境,從而促使圖書館事業健康和諧地發展。
總之:圖書館是高校的學生和老師吸收知識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圖書館是傳播知識的重要媒介。在如今這個時代,圖書館更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應該不斷加強圖書館的管理,將人本管理理念貫徹到圖書館的管理中,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培養工作人員的熱情,在工作人員和讀者之間構建一個和諧的橋梁來進行順暢的交流和溝通。同時,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讓讀者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圖書館更應該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讓讀者進行高效的學習和工作。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保證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可以順利地開展,老師和學生才能更加高效地學習和工作,同時也促進了圖書館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