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師范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如何將手機應用于移動學習,如何將移動學習引入到高校公共課中,如何把傳統課堂和移動學習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學習學習的興趣,不受時間、地點學習的自主性是至關重要的。
移動學習就是在教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通信技術,這種學習模式與非正式學習和多元智能理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實踐受到了這些理論的指導。
非正式學習是學習者在非正式情境中或通過非正式方式進行學習的一種模式。非正式學習不僅意味著一種學習方式、代表著一種學習情境,也體現了一種學習理念,這是一種隱含式學習。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 年提出的,核心觀點是人的智力結構是多方面的。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智能發展結構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智能結構特點,做出相應的調整,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全面發展。
高校公共課程是指每個進入到大學的大學生必學的課程,基于手機終端的移動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移動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強,大多數學生也意識到通過手機終端實現自主學習的方便快捷。然而,大學生有時自控能力較差,缺乏對移動學習進行系統的規劃和安排,不能集中學習。
據了解,現在許多公共課程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利用手機終端進行移動學習的價值,缺乏利用現代化手段教學的能力,依舊熱衷于傳統教學模式 不能有效的利用移動終端進行移動教學。
基于手機終端的應用平臺上,雖然有很多開放性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但是真正適合學生的少,且大多數是需要付費的,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成本較高。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大約有99%的學生都用手機上網,這就為利用移動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從手機終端的移動學習特點來看,這種學習模式依賴于網絡、無線通訊技術,使得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利用手機終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充分整合利用碎片化時間[4]。
基于手機終端的移動學習不同與傳統課堂的一大優勢就是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安裝軟件,在線收看教學內容、教學視頻等,利用這些資源有效彌補課堂上沒有理解的學習內容。
手機的交互性,使學習變得更加便捷,可以隨時進行師生間的溝通。師生可以利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方利用手機的一些功能,實現雙向互動。
現在的app 種類很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或在教師的推薦下安裝適合自己學習的APP。如學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微視,以及其他的學習軟件進行多元化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案,提高學習公共課程的積極性[7]。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我們要確立移動學習正確的價值導向。在公共課程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
構建高校公共課程的多元移動學習模式,充分發揮手機終端的便捷性,學校教務部門應構建多元移動學習模式,充分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人手一部手機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手機的優勢。
綜上所述,信息化時代基于手機終端的移動教學模式正在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影響和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作為真實課堂的一種課外延伸,具有靈活性、交互性和個性化定制的特點,迎合了大學生碎片化學習模式。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效學習提供了平臺,讓學生喜歡學習公共課程。但是基于手機終端的移動學習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性,如相關理論、技術不夠完善,譬如一些英語學習類的APP 下載和更新需要占用很大空間,有些內容不夠嚴謹,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實施使用的過程中不斷的做出總結,尋求有效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