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縣第二中學,江西 宜春 330700)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包容性較大同時還具有開放性特點的學科,其中既有自然地理學的相關知識,也包括人文性的內容。初中地理是學生地理知識的啟蒙階段,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社會與自然界的認識,能拓展其視野,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學生是否對地理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知道,打造高效課堂并非通過教師一人之力即可實現,學生的配合尤為重要。以往,教師在課堂上自顧自的講解,不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只是提出強制性的學習“命令”,這不僅會激發初中生的叛逆情緒,還會使他們在這樣高壓的學習氛圍下對地理這門學科產生抵觸感。在這樣的情緒下學習,任憑教師采用何種優秀的教學方法,都是無法達成高效課堂的目標的。因此,激發學生興趣是打造高效地理課堂的第一步。教師要從初中生的興趣點出發,搜集一些能夠抓住他們眼球的教學資源,與課內信息進行綜合,使學習的過程充滿了趣味與未知,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喜歡觀察圖形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欣賞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利用圖文學習地理知識,直觀全面地了解某些地區的風土人情、地貌特征、氣候特點、經濟發展等,幫助學生構建科學、合理、系統的地理知識網絡體系。
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構建高效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根據初中生心理特點,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他們留出思維的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形成師生互動的高效課堂教學。
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其促進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提升了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受到了師生的青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會涉及到一些相對抽象的內容,例如宇宙天體、地球運動等,還有一些內容需要計算,例如計算某一地區的經緯度等。在傳統的教學中,這些內容都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運算能力,學習難度較大,而采用多媒體教學良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多媒體教學中,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以及視頻播放的形式,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生動形象。
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必定是一個“以生為本”的課堂。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課堂主體地位要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的絕對知識權威地位要被打破,“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要被破除。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這一課堂構建目標呢?師生角色互換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通過師生之間的角色互換不僅可以打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絕對權威地位,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一定是學生喜歡的課堂。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喜歡的課堂,學生才能有興趣、有激情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在回答老師的課堂提問之時充分調動自身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實現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優化組合。從而提升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知識學習效率。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的課堂呢?地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現象的本質探究。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生活教學法展開課堂教學
合作討論是自主學習以及顯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另一種形式,學生仍然作為課堂上的主角,只不過轉換了一種學習的形式和方法。合作探究目前已經成為了一種十分“流行”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發揮了明顯作用。本著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的原則,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能引發共鳴的探索問題,引導學生就此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動,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不同觀點的交鋒,形成銳意創新、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學會在探究和發現中學習地理,在能動的參與和探究中自主獲取地理知識。
想要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需要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中,結合教材知識來為學生創造一個發表觀點和看法的平臺,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帶學生走出校門,接觸自然,讓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掌握第一手材料,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增長閱歷,豐富思想。在開展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地理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還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資源的獲取,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地理水平和個性化發展方向來制定教學計劃,合理的選擇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就必須在教學設計中融匯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弘揚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在高效的課堂學習中提高自我的地理知識水平和自身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