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璧山來鳳中學校,重慶 402763)
引言:地理學科,作為高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學生必學的一門自然科目。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模式與方法發生改變,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尋找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典型問題進行分析。
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就是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不高,不僅僅是因為地理學科分數比不高,還有部分學生認為這門課程是文科生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無關。此外,地理學科知識點難度大,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對地理學科重要性進行闡述,導致學生出現錯誤的認識。實際教學中,并沒有體現出該課程在實際問題中應用價值,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為教育目的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該課程發展,不利于學生地理素養形成。
新課程改革下,逐漸衍生出非常多的教學方法,如合作學習、情景教學、微課、翻轉課堂等等。新的教學方法的提出,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地理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新型教學方法并沒有正確的認識,認為某些教學方法“華而不實”,無法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績[1]。注入式教學方法,是當前地理教學中主要應用教學方法,將教材知識以課件幻燈片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機械式學習。地理教師并沒有將該教學方法的功效完全展示出來,呈現出單一、枯燥的學習氛圍,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
地理作為一門與生活十分貼近的學科,其需要學生掌握應用技能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理論知識是教學重點,對理論與生活結合教學的研究不夠深入。生活與地理知識結合,可以使學生發現地理學習的意義與價值,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手段。但是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忽略學生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培養。
高中地理教學中,若是想改變教師傳統教學觀念問題,需要對教師思想觀念進行創新,使其真正意識到現代教育對人才的要求,明確新課該教學目標[2]。高中地理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充實自身文化素質,創新思想,實現“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當教師的思想發生變化后,就會跟隨時代的發展做出相應的改變,教學理念也會與時代發展共同進步,形成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理念。啟發式教學,可以對學生思想進行引導,使學生發現知識深處的內容,掌握物質的本質。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啟發教育,對學生地理素質進行培養,以實現現代教育的目的。
例如,學習《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內容時,可以采用啟發式教育,引導學生想象冷熱不均會對人體產生什么影響,并將想象到內容遷移到大氣運動中,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冷熱不均與大氣運動之間的關系,掌握大氣運動的本質。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愛上地理學科,可以將不同教學方法作為載體,對學生地理學習能力與素質進行培養[3]。實施教學方法時,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突出地理學科特點,對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進行培養,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有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地理知識學習中。這樣一來,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同時解決教學中存在典型問題。
例如,學習《河流地貌的發育》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將河流地貌形成的過程以動態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結合視頻提出以下問題: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對視頻的觀看,是否可以說出河流地貌的特點?基于此,引導學生討論學習,立足教材知識,結合視頻內容,將河流地貌演變過程、特點、形成原因說出來,以此掌握文章基礎知識。通過問題情景的引導,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應用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地理能力培養。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形式解決理論與實踐脫軌的問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課堂教學中,引進生活內容,引導學生利用此學習地理知識,意識到地理學科學習的重要性。生活現象與地理知識結合,可以提升學生對該學科的重視,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學習《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北京、上海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城市的服務功能,并舉例說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地理知識學習的意義,就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通過文章的分析,教學理念落后,方法單一、實踐與理論脫節都是目前地理教學中存在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創新,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問題,以提升學生地理素養,培養學生地理技能為目標,制定科學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提升學生應用意識,為地理教育發展提供保障。